第3章 年代文男主3这场闹剧还在继续,秦琅看了一眼,就别过头去,往供销社的方向走,岂料这个时候女主苏沫也正好看到他了,眼神一下子就亮了。
吴妈对儿子恨铁不成钢,但也更恨苏沫这个狐狸精,她嘴笨,说不过她,气急了便要上手,狠狠的推了一把苏沫。
苏沫本来是能躲过去的,可她见秦琅过来了,便没躲,而是顺着被推的力道倒向秦琅的方向。
苏沫算计的好好的,没想到秦琅突然停下了脚步,而她噗通一下摔地上了。
“秦琅哥,你怎么不接住我啊”苏沫捂着剧痛的手腕,疼的眼含热泪,语气娇嗔。
秦琅默了默,随后道:“没看到”
随后,绕过了苏沫,来到了供销社的柜台前:“你好,同志,来四盒蛤蜊油,二斤饼干”
买完东西后,秦琅拎着饼干徒步回村。
眼看着秦琅头也不回的走了,苏沫这下子可真是要哭了,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委屈的不行。
吴强刚把他妈哄走,想了想还是放心不下苏沫,又回来了:“小沫,你还好吧,对不起,我代我妈向你道歉”
苏沫双眼红的像个兔子:“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嘛?”
吴强好说歹说才将苏沫的情绪安抚住,最后将她送回了村里,但也只送到了村口,苏沫:“我还以为我们是男女之间是纯友谊关系,没想到你居然对我有那种心思,我不喜欢你,以后,你也别找我了”
吴强长得黑,脸上还有些雀斑,一点都不如秦琅帅,吴强只是个初中生,秦朗好歹也是上过大学的,虽然吴强在镇上有个临时工作,但她听说秦琅可是在城里有正式工作的,总之苏沫可一点都看不上吴强。
苏沫回家了,吴强失魂落魄的回了镇上。
秦琅回家后,将饼干和蛤蜊油分成了四份,爸妈一份,大哥大嫂一份,二哥二嫂一份,小妹一份。
饼干是当众分的,蛤蜊油秦琅找了个空档偷偷给了大哥和二哥,让他们自己拿去讨好媳妇。
傍晚,秦琅坐在书桌前翻看原主的课本,小妹秦琳捏着半块饼干走了进来:“三哥,真羡慕你,一毕业就能分配工作”
“我今年高中毕业,你说我到底要不要去工农兵大学?”
“这事儿我没敢告诉爸妈,想着先来和你商量商量”
秦琳神色十分纠结,其实在村里能供得起女孩读高中的人家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后,在家里呆段时间找对象嫁人。
她现在都高中毕业了,像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已经没几个,这个月妈都开始说她找对象的事情,可她不想随随便便就嫁了,三哥上了学,她也想去上。
秦琅沉默了一会儿道:“小妹,三哥不太建议你去工农兵大学,它现在看起来好,但是实际上的教学质量并不行,你现在是高中学历,没必要去那里浪费时间,三哥在钢铁厂里上班,以后可以帮你盯着城里的工作岗位,一旦有合适你的,一定帮你留意”
秦琳要上大学,秦琅是支持的,但是还有三年就恢复高考了,小妹现在去上工农兵大学,出来后在职场上要和那些正规大学里的本科生竞争,想想都是灾难,后世人都知道工农兵大学有多水,这对于小妹的未来来说,是个大坑。
秦琅揉了揉小妹的脑袋:“三哥向你保证,以后你要上大学,三哥绝对支持你,但不是现在”
秦琳虽然不太明白三哥为什么不让她去工农兵大学,但是三哥是她的亲人,不可能骗她,她很信任秦琅,点头道:“好吧,那我知道了,三哥以后一定要帮我留意工作的事啊”
第二天,秦琅起了个大早,将宿舍里需要的东西带够了,这才出发去城里,到了宿舍后,洗了把脸,换上崭新的工作服。
宋城换了衣服后,原本的痞气都周正了不少,两人拳头碰在一起:“走,上班去”
钢铁厂的厂长是个中年老干部,他先是笑眯眯的打量了一番这两个小子,然后询问了一下个人情况,言谈间见他们不像前两年来的那几个小伙子一样眼高手低,便稍稍放心了,随后叫来了第一车间的主任王建设,让他安排这两人的活。
王建设是个六级高级钳工,带着秦琅和宋城去车间,王师父话虽少,但每一句都很精炼,他更看重一个人的毅力,秦琅和宋城作为新员工,最开始只能做一些费体力的活计,等他们熟练了,或者说,把他们肚子里的知识倒出来了,双方了解了,王建设才会给他们安排稍微难点的工作。
熔炉车间环境并不好,闷热嘈杂,不一会儿,衣裳便湿透了,秦琅只觉得自己仿佛一个白面馒头被蒸熟了,工作结束后,秦琅就待在王建设身边好奇的看他操作。
钢铁厂的工作最开始还有新鲜感,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每天都是同样的东西,慢慢的就变得枯燥又乏味,所幸厂里的伙食不错,有菜有肉。
秦琅在上班前给工农兵大学里的老师写了封信,除了感谢他细心教导外,还请问老师有没有关于冶炼钢铁,机械制造之类的书籍借给他看看。
十天后,老师的回信到了,伴随着回信一同寄来的还有五本书籍:《钢铁冶金概论》《山东冶炼加工厂志》《钢铁冶炼原理与工艺》等等
秦琅拿到书后给老师写了回信表示感谢,随后便利用闲余时间看书,抓紧了解钢铁冶炼的工艺,因为书是借的,秦琅便买了纸张将一本书抄写了下来,其中有些绘图展示,秦琅都对照着绘出来。
慢慢的,随着记忆的加深,车间里那些电路图,本来不曾留意,也不明所以,现在根据绘图,便知道它是干嘛用的。
三个月后,秦琅发了工资,正好是周末,他在食堂里买了十多个大肉包,然后便去市的供销社给家人买些礼物带回去,看了半天,他貌似不太会挑礼物,只好去了买衣服的地方,给全家人一人买了一件秋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