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五千万斤的产量!
“你们开荒多少亩了?”
李云龙直接问道:
“独立团的同志们,可是等着你们这里的新鲜蔬菜呢!”
少见的,李云龙使用了同志这个称呼。
但他说的也都是实话。
虽然随同佩尔顿马一同来的数千吨玉米和大豆,解决了独立团粮食问题,让独立团战士不仅有的吃,还能吃饱,甚至吃的不错。
但前不久,总部医院联合独立团卫生队在独立团展开的体检结果依旧不容乐观。
甚至可以说严峻。
全团有五分之一的战士营养不良,还有三分之一的战士存在营养不足问题,夜盲症、脚气病等营养导致的疾病依旧普遍存在。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部队作战能力。
根据目前部队后勤供应水平,来自莫老板医院的那三位专家给出的建议是综合饮食。
简单来说,就是在无法大量提供食用油脂和肉类的情况下,既要吃主食,玉米、小米、高粱等,还要多吃蔬菜等。
尤其是,营养物质充足的新鲜蔬菜,要多吃。
体检报告和解决办法一出来,赵刚和李云龙就想到了,上个月开始的生产团开荒计划。
两人便一起过来看看。
罗家湾的情况,让两人安心了不少。
晋省土地普遍贫瘠,适合种植的开阔良田水浇地大部分都在鬼子手里,这次百团大战,虽然声势凶猛,夺回来大量根据地,但大部分都是山区,适合种植的田地很少。
而且,部队也不可能和老百姓去抢土地,只能自己开荒。
好在罗家湾虽然地势崎岖复杂,开荒难度大,工程量大,但附近有河流,不缺水,一旦开垦出来,很适合种植作物。
而且还有一条古马道,扩宽后,也适合运输。
“目前已经开荒三万亩。”
邢副团长语气带着自傲。
“三万亩!”
李云龙顿时露出满意笑容:
“行啊,不愧为你小子!”
这个数字让他很满意,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生产团计划的十分之一。
“三万亩。”
“这么快!”
赵刚也面露惊讶。
算下来,生产团平均每人开荒面积都有六亩了。
要知道,满打满算,生产团组建也才二十四天而已,而且一开始,生产团总规模只有九百人,后续才增加到五千人。
罗家湾在晋东南的山区,地形复杂,开荒比平坦地形难很多,有时候甚至需要把小山谷推平,才能开出十几亩地。
生产团还都是手工工具开荒,只有一些犁耙,锄头等工具而已,唯一能借助的力量,就是一百匹佩尔顿马了。
还有,
这里的开荒,可不仅仅是把地平整出来,还包括堆土,育肥,引水等等步骤,工作量很大。
三万亩!
过于超过了他的预估了。
“对。”
“这是粗略统计,实际绝对只多不少。”
邢副团长语气充满了自信。
随后,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不过接下来就比较慢了,现在开荒的三万亩,都是适合开荒的地形,剩下的,就没这么容易了。”
“这三万亩,其中一万两千亩已经种下了莫老板提供的种子。”
“其中一万亩是白菜种子。”
“预计,五十八天后就能收货。”
“其余两千亩,种植的是萝卜和乌塌菜。”
“五十八天?!”
赵刚没多少感觉,但李云龙挑起了眉头。
老李是实打实的农民出身,自幼在地里刨食,如果按照划分,家里大概属于中农阶层,一家人全靠那一亩三分地过活。
和广大老百姓一样,他对种地了解刻入骨子。
李大团长也种过白菜。
白菜传入国内其实没多久,只有一百多年,但因其耐寒和产量高,易于种植,很快就传播开来,普遍都有百姓种植。
新一团以前最常吃的,就是水煮白菜加盐巴,运气好能往里面加几个从鬼子那边缴获肉罐头。
就这样的伙食,还不能保证吃饱。
那时候,大白菜从种下到成熟,需要一百多天。
五十八天就收获的大白菜,他还真是第一次听到。
成熟周期直接砍半。
过于不可思议了。
“产量多少?”
李云龙接着问道。
粮食成熟的快,这是好事,意味着占土地时间短,能腾出土地来种其他的粮食,填报更多老百姓和战士的肚子。
对于粮食来说,最重要的是产量。
但如果真的有一种白菜,产量高,成熟周期短,这可是大好事。
“我们严格按照农业专家的指导种植,下种子前,我们对土地进行了精耕细作,向每一亩土地都下了足量的基肥。”
邢副团长说道:
“根据农业专家估计,预计平均亩产能达到五千斤。”
“亩产五千斤!”
罕见的,李云龙也直接瞪大了眼睛,看向邢副团长,满是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亩产五千斤的大白菜?
新一团时期,他组织部队种植过大白菜,但哪怕是精耕细作,细心照顾,积极施肥,亩产也最多五六百斤,低的甚至只有四百斤不到。
这直接翻了十倍!
这还得是上好的水浇地,或者良田。
“伱确定?”
赵刚不太了解农业,不知道以前大白菜亩产多少,缺乏比较。
但他对数字非常敏感。
他清楚亩产五千斤的大白菜,意味着什么。
平均每亩产五千斤大白菜,以当前生产团种植的一万亩大白菜计算,两个月后,这罗家湾能收获五千万斤大白菜!
独立团老兵新兵后勤人员加起来,也才五千多人,加上生产团五千人,也才一万人。
那不是,人均能分到五千斤白菜?
“这是那些农业专家说的,我也不清楚。”
邢副团长摸了摸寸头脑袋,说道:
“他们说,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种植,这一万亩白菜,平均亩产最低也是五千斤!”
“最低!”
赵刚感觉心脏在狂跳。
平均亩产五千斤的大白菜,既然是莫老板派来的专家说的,那基本可以确认是事实,哪怕有出入,也极少极少。
他没有继续问乌塌菜,萝卜的亩产量。
没必要。
余下的两种蔬菜亩产,必然远超平常,甚至,超乎他想象。
莫老板出品,必是精品。
根据独立团计划,到明年二月份,包括民兵在内,生产团要发展到两万三千人规模,总计开荒三十万亩,以及,扩建一个养殖场,养殖鸡鸭猪等家畜。
莫老板今后会提供优质的家畜品种。
然后,
等到了明年春天,在生产团学习的根据地自己的农业专家出来后,会把优良种子以及种植方法扩散出去,推广到整个根据地。
到时候··
别说粮食产量增加三倍,四甚、五倍甚至更高,都行。
赵刚感觉自己心脏跳的更快了。
算下时间,九月份的买卖已经成功,张大彪带队的队伍正在回程路上。
五十吨武器弹药,独立团弹药库可以再次充盈起来。一万门六零迫,两千万发六零迫炮弹即将到手,部队火力能再次迎来质变。
后续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买卖价码肯定不会比九月份低···
部队武器弹药已经不是问题,虽然缺乏重武器,比如身管炮,但只要有了独立团如今的水平,在根据地打败鬼子并不难。
如今困扰部队的,是粮食问题。
外面有鬼子封锁,还有果脯也在明里暗里封锁,卡住部队物资,根据地也穷苦,产出不多,还要面对鬼子的破坏,粮食严重不足。
而现在,粮食问题以及看到解决办法了。
那么,一支弹药粮秣充足,士气旺盛的,有坚定信仰的部队,该是何等的风采?
会为这个民族带来什么?
赵刚心里满是期待。
“不过,要达到平均亩产五千斤,下个月,需要使用足量的化肥,每亩大约需要十一公斤各类化肥。”邢副团长补充说道。
每亩十一公斤化肥用量,这个数字远低于后世国内平均水平,但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很正常。
越是贫瘠的土地,对肥料需求越高,但足够合理的基肥可以减弱对化肥的需求,而且根据地土地几乎从来没接触过化肥,虽然贫瘠,但好在不存在结板等问题,化肥利用率高。
所以每亩只需要十一公斤化肥。
“每亩十一公斤么?”
赵刚点了点头,说道:
“七两千吨万吨化肥马上就能到了!”
“七万两千吨?”
邢副团长大喜:
“足够了,足够了!”
每种粮食对化肥的消耗量不同,但总体计算下来,平均消耗都是十一公斤左右,算上多季重复种植的,七万两千吨化肥足够四百万亩消耗了。
够用了。
“团长,政委。”
“还有一件事,要麻烦你,我们需要大量基肥,很缺。”
邢副团长说道。
“好,这个我来安排。”
赵刚直接答应下来。
基肥,他懂,草木灰,马粪等等。
这个收集起来也很简单,稍微安排一下就行。
还能提高根据地卫生水平。
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独立团如今已经有七百多匹佩尔顿马,这些家伙,不仅仅力气大,吃得多,基肥产的也多,是大户。
···
同样是九月十五号。
清晨。
“集合。”
57团驻地马村,团长吴凯命令全团集合。
此时百团大战虽然还在进行,很多主力团依旧在袭击鬼子据点和工事,破坏鬼子交通,但57团已经完成了作战任务,回到了驻地马村。
继续与中央军217团面对面驻扎。
短短半小时,除去阵地执勤警戒的战士外,57团一千一百名战士集合完毕。
“所以人都有,以排位单位集合,来参加体检。”
“各营连长给我盯住,一个也不许漏掉!”
“一营长,你组织一下换班,等会让执勤的战士也来参加体检。”
吴凯组织着部队,排好队伍接受来自总部医院的医疗队体检。
随着前往培训的医护人员增多,并获得了一批基础医疗器械后,总部医疗资源也逐渐充沛起来,在参谋部和杨院长的推动下,启动了这次全军体检。
不过,因为人手问题,只能一次体检五个团。
57团是第三批。
血压、体重、肺活量、视力、痰涂片····
穿着新军装,踩着新军鞋,喜气洋洋的57团战士在一个个项目面前排着队伍接受体检,整个阵地宛如过节一半的热闹。
···
“那边又在干嘛?”
看着对面热闹的景象,217团一营长眉头就是一皱。
上次一个班逃到对面去之后,团长虽然大怒,但威胁又不敢,交涉之后对面死活不交人,仅仅是口头答应了一句不主动接纳217团士兵。
无奈,只能加强前线阵地管理。
217团团长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钻营关系、分析局势是一把好手,他很清楚,自家部队的情况,想要看住麾下士兵逃跑到对面,连长是不行的,必须的营长来。
营长级别,已经可以享受到军官带来的福利,是既得利益者,是不会放任手底下士兵逃往对面的。
于是,217团七个营长,副营长,以及几个团部干部合计二十六人,开始在三个阵地轮流值班。
今天是一营长负责最前线的阵地。
“好像是体检。”
一个排长当即回答道。
“体检?”
这位217团一营长眉头当时就是一皱。
他心里想不明白。
给大头兵体检有什么用?
“据说有三十多个项目,痨病也能检查出来。”
哪位排长抿了抿嘴,说道:
“他们还邀请我们去,如果检查出痨病,还给药。”
“谁都不许去。”
一营长语气狠厉:
“谁敢去,就军法从事!”
“是。”
这位排长缩了缩脖子,低下头,不再说话。
一营长离开前线阵地后,这位排长抬起头看向远处57团阵地,目光带着犹豫。
十年前,他父亲死于痨病,当时他十三岁,家里有兄弟姐妹五人,整个家差点崩溃,幸亏母亲和大哥,勉强撑了过来,兄弟姐妹五人都在。
但五年后,他大哥也同样死于痨病,母亲也患有痨病,常年体弱。
他不得不参军某一份生计,养活家人。
但,他的那点军饷,发到手里的,养活家人都勉强,更别说买药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bi.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b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