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男频 女频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251章 流行的和传统的

作者:吃酒不吃菜 字数:2391 更新:2023-08-16 08:38:22

第251章流行的和传统的

今天周日,王旭难得休息一天,王霏早早就出门去和闺蜜逛街去了。

前些日子,老那的状态不是很好,王霏陪了陪她。

原因也很简单,他家那口子劈腿的事情暴露了,还被老那抓住两人一起吃饭,举止亲昵。

不过这事儿后来也就不了了之,毕竟没抓住更进一步的动作,反正这种事情还得发生很多次,王旭都懒得劝,现在足球明星的地位还是挺高的,至少比老那高多了。

王霏最近没少陪她,老那这人其实性格挺好的,也是个挺真实的人,咋咋呼呼,有喜有怒,对朋友挺仗义,对外人敢招呼。

后世好声音上的表现不完全是人设,她早年间就那样,大大咧咧的性子其实挺招人喜欢的。

这种人吧,如果是普通人,估计喜欢她的会挺多的,当明星就差点意思,公众人物嘛,总得端着点才行,谨言慎行才是标配。

后世很多人特烦她,其实还是后世对于明星的要求不一样了,一个个得弄得跟完人似的,当然这和后世明星影响力过大有关。

搁八九十年代的帝都,那真就不是个事,明星的影响力最多保持在墙上的海报,看着好看就行,谁管他们说什么啊。

她说什么,外界也听不到,媒体资源是有限的,看报纸,看电视都是要专门花时间的,没几个人有工夫关注明星的八卦。

香江人关注八卦,那是因为他们的工资高,吃饱喝足了才有力气看八卦,衣食无忧了才能给孩子追星的条件。

帝都这会儿工资也就勉强糊口,全国这会儿连温饱都没满足,关注八卦不如关注今天豆油有没有涨价,今年冬储大白菜是不是够用。

所以,这会儿的明星其实走在马路上都没什么人认识,可能你家周边还有人能认出你,走出二里地,那就是安全区了。

这会儿的华夏,能买正版磁带的都是铁粉,能买正版海报的都算骨灰了,明星的影响力几乎全靠广播电视加上盗版。

除了头部的几个明星,剩下的那些,能混个演出就算出息了,这会儿的老那也就是这一级别,别看她都上过两次春晚了,愣就是没啥名气。

要么怎么说现在王霏在内地独一档呢,她就没经历过任何挣扎的过程,直接一飞冲天了。

王霏不在,王旭也有些提不起兴致,起身下楼去公司看看。

别看是周日,无论是公司还是下属的工作室,来的人还挺不少的。出来创业的,和坐办公室的对工作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把公司当家是创业者的标准心态,因为那真就是他的身家性命。

你以为公司是你家啊,才是打工者的心态,这个不分未来过去现在,其实都差不多。

后世叫摸鱼,九十年代叫混。

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机关里这样的咸鱼多得很,特别是在帝都。

所以,王旭的这个小楼显露出了不一般的活力,这里面几乎都是创业者,即便是给人打工的,也大多有着一颗创业的心。

他们要么是走投无路,不得不闯,要么是心怀远志,自己出来历练,目标不同,自然态度也就不同。

所以,这里的人一个个都很卷。

“金教授好啊。”王旭看着坐在录音室门口喝茶的金教授,赶紧上前打招呼。

“王二哥好。”金教授很悠闲地坐在门口的休息椅上,小几上是茶水。

这样的休息椅,王晶花安排了不少,主要是在楼道的中庭位置。

王晶花挺看重日常交流的,所以到处安排了能够互相交流的空间。

这样,不是一个工作室的也可以在这种地方有个交流,不至于上了很久班,都不知道隔壁是干什么的。

“您又臊我,周哥也在啊,您们这是聊什么呢。”王旭走到小桌旁,也找了个椅子坐下,递给周迪一根烟。

“你媳妇呢,什么时候来学校,我带她办手续。”金教授继续寒暄着。

“她今天找闺蜜玩去了,我今天休息,就下来看看,您怎么周日还忙活啊。”

“这不是排录音室排到今天了吗,你这里现在有两个录音室了,但还是排老长的队,我这都还是加塞进来的呢。”

“您这是录哪首啊。”

“《赞歌》”

“胡老师那首?怎么没看见胡老师。”王旭四下打量了一下,没看见胡老师的身影。

“他去厕所了,他得放松放松。”金教授随口回答,顺便打趣老朋友。

他不抽烟,只是抱着个大搪瓷缸子,一口口地嘬着热茶。

“草原歌曲里,我最喜欢这首了。”王旭有些感慨,记忆回到

“挺奇怪啊,你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都喜欢香江湾湾的流行歌曲,怎么到你这里,我看倒是和你父母爱好差不多。”

“啊,还真不是,他们喜欢京戏、大鼓,三弦啥的,比我喜欢的这些还古老些。”王旭回忆了一下他父母的喜好,还真不是这些年代歌曲,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不知道为啥反而对这些歌曲兴趣缺缺。

“我倒是挺奇怪,你写的歌都特别潮,怎么喜欢听的却那么古老。”周迪也凑趣问道。

“也不是,国外的我也没少听,我喜欢听好听的,就这么简单。至于流行,其实这并不是歌的问题,而是流传的媒介发生变化才产生不同的特色风格。”

王旭给出了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答案。

“展开说说,你关于流行的理论,我听着有点意思。”金教授突然对王旭说法有了些好奇。

“这个说起来就复杂了。”王旭有些为难,这些其实是后世网友总结出来的东西,他也不知道算不算科学。

“那就长话短说,说个大概。”金教授却很鼓励他的奇思妙想。

“嗯,那我大概说说吧。

歌词这个东西是和大背景相关的,咱们这里不讨论,就讨论曲调和歌曲演唱的方式。

你看早年间,传唱度高的大多是一些民歌,除了咱们本身的民族性喜好之外,应该也能注意到,陕北风味的民歌,在西南也一样可以流传。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和民歌的传唱方式有关的,你看,早年间,这些歌曲,只能在慰问演出,文工团演出之类的场合听到,其他场合,最多就是大喇叭。

这个时候,什么配器啊,混响啊,都完全不起作用。只有纯粹的人声能给人留下印象,配器在大喇叭里可能还不如背景噪音来得清楚。

这个时候,民族唱法的特点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高亢,嘹亮,悠远,绵长,你看西北,草原,高原,西南的民歌就更容易流传。

而江南的小调就不容易,这就是传播的时候造成了衰减,根本体现不出来原来的风味。

茉莉花在国外那么有名,你问问以前的老百姓有几个人知道的,倒是兰花花,山沟沟之类的西北民歌,早早地就家喻户晓了。”

——

(明天见)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8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