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六国合纵,攻淮
卫国兵围商丘,然后派出使者邀请三晋和齐侯一起出兵瓜分宋国。
齐国临淄,卫国的使者风尘仆仆赶来求见齐侯。卫国使者将邀请齐国瓜分宋国的提议说了一遍。
齐侯在听到攻打宋国的时候,并不想出兵。在和淮国打了这么多次交道,他们很清楚淮国的实力,单独齐国根本不是淮国的对手。
卫使对此早有预料,当即说道:“齐侯您是诸夏之长,如今殷商遗族要再次入主中原,这对诸夏来说不是好事情,若是让殷商遗族进入中原,到时候我们这些邦周诸国还能存在吗?”
这话一出,齐国君臣就变了脸色。齐国可是当年和周王室一起灭掉了殷商,若是殷商再次兴起,怎么可能会让齐国继续存在?
“除了齐侯您外,我们还邀请了三晋一起出兵,想必有了三晋和齐国,便是淮国也要退却!”
听到还有三晋前来,齐侯立刻心动,不过依旧谨慎道:“淮国强势,数十年前攻楚,获得大片土地,如今国力雄厚,其于楚国有大仇,不如邀请楚国一起出兵,想必楚国是非常乐意的。”
“到时候我们从北面进攻,楚国从西面进攻,定然能够将淮国的赶出中原之地。”
“齐侯若是愿意帮忙联系楚国攻淮,我们是没有意见的,只怕三晋.”
齐侯笑着说道:“淮国之强,天下皆知,孤会派人去联络三晋。想必三晋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的!”
齐侯派出几路使者,分别前往三晋和楚国。楚国这些年自从连续战败后,就开始变法发展。这些年来楚国不断加强军备,开垦土地,削减贵族的俸禄,补偿给士兵。
在强制推进变法之后,楚国的国力增长的非常快,军队号令一致,士气高昂。在楚国税收提升后,楚国也在加强军备,提升盔甲的数量。
实际上到了现在各国都在发展铁制武器,虽然这些铁制武器比不上淮国的精良,无法锻造出直刀。但也勉强能够使用,用来锻造成盔甲还是可以的,只不过甲片防御力低了不少,比竹甲,皮甲,青铜甲强多了。
三晋在齐卫两国的邀请下,很快就做出了决定,这是他们夺取中原的好机会。不论魏国还是赵国都想要向中原之地扩张,这一次齐卫前来邀请,可谓是一拍即合。
三晋和楚国十年前刚刚打过一场,现在就让他们联手似乎有些难度,不过陈挫表示,他可以说服楚王联合。
楚国对于齐国使者的到来还是很欢迎的,毕竟数年前,两国合作了一次,虽然最终输了,但还是有些情谊的。
“齐使,您这次前来是所为何事?”
陈挫恭敬的说道:“外臣此番前来,是邀请楚国和齐国三晋以及卫国一起,攻宋的。”
“攻宋?”
楚王眉头微皱道:“宋国乃是淮国属国,你们攻宋是要和淮国一战?”
“这一点我等自然也是考虑到了,因此邀请三晋和楚国一起,现在三晋已经答应了,只要楚王愿意出兵,此番攻淮,淮国如何能挡?”
楚王道:“三晋十年前还夺我楚国大梁,连夺我楚国十二城,甚至就连令尹项孟也战死,寡人和三晋有如此大仇,怎能与其结盟?”
“楚王,臣曾经在卫国游历的时候,见到一家兄弟之间争夺家产,气血上涌之时,相互之间厮打的不可开交,兄弟几人都是鼻青脸肿,卧床半月才好。
但是之后又来一人看其兄弟几人受伤,想要趁机夺其家产,兄弟几人当即不再敌视,尽释前嫌,合力将那人打跑。您觉得他们这么做对吗?”
“做的很对!”楚王说道。
“这便是三晋和楚国齐国以及淮国之间的道理。”
“三晋和楚国齐国都是邦周分封的诸侯国,而淮国则是殷商遗族所立。我们齐国和三晋楚国之间有什么生死存亡的大仇吗?”
“三晋和楚国之间的争夺仅仅是意气相争,三晋能够进入南方吗?楚国能够北上进入北方吗?不能啊!这是兄弟之间在家里有可能争斗,但是每遇外侮总能鼎力相助,农户尚且明白这个道理,楚王您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可是淮国呢?淮国是想要入主中原,夺取邦周的天命,再兴殷商,若是淮国得到了中原,重立殷商,那么我们这些邦周分封的诸侯国还能存在吗?”
“一旦淮国获得天命,殷商再兴,我们这些邦周诸国怎么可能继续延续国祚?”
“楚王啊,齐侯因此感到忧虑,特意派人联络了三晋和楚国,为的就是击败淮国。”
陈挫的话让楚国君臣的脸色变得阴晴不定。
“淮国迁都金陵,这是表明了要往西发展,而淮国的西面正是楚国啊,上一次淮国借助孙武之力,一战而破郢,楚国有秦国援助,地方两千里,这才得以复国。”
“现在淮国国力雄厚,若是再来一次淮国攻楚,楚国还能够挡下吗?”
“这一次乃是上天降下的机会,若是楚国不能把握,那以后恐怕就再没有机会了!”
楚王想到越来越强大的淮国,自从迁都金陵之后,楚王就感觉到如芒在背,当即说道:“您说的对,楚国应该遵从上天的旨意,与三晋和齐国联合起来,一起讨伐淮国。”
“还请陈卿回到转告齐侯和韩赵魏三位国君,楚国会将大军派往大别山以东,牵制淮国的军队。”
楚王虽然决定结盟但是并不打算和三晋、齐、卫攻宋,宋国的土地是四战之地,他们更想要夺取淮国大别山以东的土地,若是能够将这里夺下来,就可以借助大别山构筑防线,防御淮国的进攻。
到了那个时候楚国就是进可攻退可守,再加上这些年楚国变法图强,军队不断增强,让楚王有了和淮国相争的底气。
楚国虽然答应结盟,但是并不信任三晋,若是和魏国交战的时候,被他们背刺,楚国可就要有亡国之危了。他可不想要将国家的安危放在三晋会不会坚守底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