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立法时刻
随着朝廷的这般“胡闹”,大家也算是勉强接受了内阁大印出现在诏书上的习惯,一连接受了内阁颁布的诸多文书,再没有之前的异议。
“这政治上的第一步,算是走开了。”
“但是经济上的第一步,却还死死迈不开腿。”
作坊、公司。
这些看似新鲜的产物在本质上始终还是没有摆脱一个束缚,即“公有制”的束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才是这片大地上至高无上的准则。
这里不是“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而是“就算风吹不进去,雨刮不进来,待天子降临,也没谁可以拦住他的脚步。”
这堪称诅咒一般的皇权死死压在每个刘宋百姓的肩上,压的他们跪倒在地,对夺走自己一切的人感恩戴德。
只要这层束缚在一天,那一个人,就永远称不上是一个完整的人。
但偏偏,他们还意识不到……
这样的情况,怎么可能让他们迸发出如百家争鸣时的热情,去为下一个更为先进的文明抛头颅、洒热血。
缔造辉煌的是皇权,截断未来的同样是皇权。
刘义真,有责任将自己脑中最重要的符号留给这个时代。
为此,不惜一切!
“召各地世家入宫,朕有话对他们说。”
世家,对于皇权来说,是绝对的毒瘤。
但每样事物的出现,必然有他们对应的历史使命。
现在,刘义真就是要让这些世家来履行他们诞生以来最重要的义务——
私有化。
但这前提,便是让社会财富进行巨量且恐怖的增加!
“在河北种下的种子,也到了散播出去的时候了。”
第二日,王弘、郑鲜之便带着一众世家之主来到皇宫中面见刘义真。
没人知道天子和这些一个个手握大量资源的世家说了什么,只知道后来这些世家陆续都赶往了河北,并且一个各式各样的“公司”在刘宋境内以恐怖的速度增值起来。
北面的矿产、西面的牲畜、东面的渔业,南面的橡胶。
这些资源从天南海北生产出来,全部被送入关中,关中的模样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
尤其是以往一直是小透明的工部,在这段日子几乎成了香饽饽,天天都有百姓讨论工部又放出了什么好东西,似乎哪一天工部不搞出点新鲜玩意就和太阳没升起来一样。
就在前不久,工部发布了一条公文,说是在洛阳与长安之间要修筑一条“铁路”,如此从洛阳到长安的运输将会更加便捷。
“铁路是啥?”
“不知道,不过顾名思义,应该是铁做的路?”
“妈呀!那得有多浪费!”
“怕什么?你是不知道去年一年河北河南产出了多少铁,别瞎操心。”
“也是,近来也奇怪。好像这市面上的东西越来越足了。”
“对啊!可惜都要用钱买,布匹、粮食什么的都不能易物了。”
“切,怕啥?去作坊或者公司里打几天工就能拿到钱,这不比地里种粮食,纺机上织布来的简单?”
“这倒也是。”
“……”
“……”
暑去冬来,岁岁春秋。
在百姓对一天一个新变化的讨论声中,长安与洛阳之间的第一条铁路也修好了。
当那冒着巨大蒸汽的火车头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就算想象力再强悍的文人骚客也都是一时语塞。
倒是一些经常出没各地作坊、公司的百姓对此倒不陌生,毕竟那些炼钢公司中几乎都有这么一个吞吐白烟的大家伙。
当火车头带着十截载满货物的货箱出发时,大家都跟在这个大家伙后面跑,但逐渐的,人的腿力就已经跟不上。
“我们来!”
有年轻的贵公子们起了兴趣,骑着高头骏马一路追逐着火车往东而去。
但渐渐的,连骑着骏马的他们都只能眼睁睁看着火车冒着滚滚白眼离他们远去,只有那么一两个仗着战马精良的公子才能勉强跟上。
“算了,不追了!”
其中一个公子大骂。
“这铁疙瘩跑的快不说,耐力还远胜牲畜,怎么比?”
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铁路的能耐。
后续,朝廷又规划了洛阳通往河北与江南的铁路,对南北两地的控制大大加强。
百姓对此无比赞叹:“都以为工部只会修修水坝,造造船只啥的,没想到居然还有这般能耐!”
话传到工部官吏耳中,他们也只敢红着脸唯唯诺诺的点点头。
没人知道,天子自从年前起,便天天到访工部,美名其曰和普通百姓一样“上班”,其实就是在捣鼓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铁路与火车,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资源的堆积、产能的增加,还有技术的革新。
三管齐下,整个刘宋境内都开始散发勃勃生机。
以往的“乱世之后必然休养生息”在刘宋这个神奇的国度并未轮回上演。
每个人都乐此不疲的投入到对新事物的探索中去,从技术到科学,再从科学到思想。
终于有一天,无数富裕起来的世家、官员、百姓都开始担心起自己逐渐积攒起来的金银会被一纸诏令给夺走,害怕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凭借勤劳与智慧换取而来的财富被一个毫不相干且毫无道理的“皇权”所占有,他们终于是光明正大的喊出了自己的诉求——
“天子,也不能夺走我们的财富!”
在这个口号刚刚喊出来的时候,他们都担心会引起皇权的暴力镇压。
为此,甚至有几个大儒站出来为反对皇权而站台,全然忘记了就连他们儒家都是被皇权滋养灌溉起来的诡异产物。
不过没关系。
因为这一切的一切,早早就在宫中那位的注视之下了。
起初朝堂对这些声音都在装聋作哑,直到事态愈演愈烈,连上朝时都有官员当众质问天子和内阁之时,内阁“不得已”才颁布了诏令——
“自今日起,百姓的私有财产将受到法律法治的保护。”
不但有诏令,这条法律甚至还专门写入早已深入人心的《大业律》当中,为天下百姓背书。
至此,刘宋境内彻底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