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拍卖大厅,很快就坐满了人。捻虽然有人在窃窃私语,总体来说,整个拍卖会场,还算是比较安静。
就在这时,一道窈窕的身影,从拍卖行的后堂走了进来,来到了前方的拍卖台上。
她笑着开口道:“欢迎诸位光临聚宝楼拍卖行,”声音清脆,荡漾在拍卖大厅内,给人一种轻灵的亲切感。
此女二十来岁,五官也是那种偏向柔美的精致,皮肤光滑白皙,一头乌黑柔顺的三千青丝,整个人都给人一种古典的气质,充满了东方神韵的味道。
她就是聚宝楼拍卖行的,首席拍卖师蓝秀莹。
“我宣布,今天的拍卖会,正式开始,还请大家保持安静,现在拍卖第一件物品。”捻随着话音一落,一个侍女捧着一个盒子走了上来。
将盒子放在了拍卖台上,然后站在了一边。蓝秀莹打开盒子,里面出现了一颗人参,全须全尾,没有任何损伤,目测看来,就算没有一百年,起码也得七八十年。
这样的人参在中原,已经是非常的稀有了,完全可当成百年人参来用。
“诸位,大家也都看到了,这是一株野外老山参,已经有七十多年的药龄了,而且品相非常的完整,药效可低百年人参,起拍价五十两银子,每次加价,不得低于五两银子。”
“五十五两银子。”
“六十两银子。”捻
“我出七十两银子。”
“······”
“我出一百二十两银子。”蓝秀莹道:“这位老板出价一百二十两银子,还有没有出价更高的,要是没有再出价的,这株老山参就是这位老板的了。”等了片刻,见没有人再出价。
蓝秀莹开口道:“一百二十两一次,一百二十两两次,一百二十两三次。”
“当”的一声,蓝秀莹手中的拍卖槌落下。捻
“这只老山参归这位老板了。”最后,这只人参卖到了一百二十元,算是价格不低了。
毕竟这种老山参,在中原之地还是比较稀罕的。接下来又拍卖了几件古董字画,竞价都比较热烈。
贾琮就是来看热闹,看看自己的玻璃镜,受欢迎的程度,顺便带林黛玉等人来开开眼界。
对这些东西并不怎么感兴趣,所以并没有参与竞价。在拍卖出十几件物品之后,到了最后的压轴物品,就是自己的玻璃镜。
捻
“诸位,现在拍卖压轴宝物水晶镜,这是我们拍卖行,好不容易才搜集到的,据说出自数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非常的稀少。”一个侍女捧着水晶镜,来到了拍卖台上。
蓝秀莹把水晶镜拿出来,展示在了众人面前。
“这水晶镜非常的清晰,比我们用铜镜清晰了无数倍,脸上的眉毛都看得清清楚楚,可谓是纤毫毕露,目前为止,在我们大楚境内,还是第一次出现,是真正的稀世宝物。起拍价一百两,每次加价不得少于十辆,有喜欢的老板可以出价了。”
“真的假的,真的有那么好?”
“不知道,没人见过。”捻
“······”下面的众人开始议论纷纷,虽然宣传的挺到位,奈何大家都没见过,所以并没有人急着出价。
“蓝姑娘,虽然你说的那么好,可是我们也没看到,具体的效果如何啊?”蓝秀莹道:“大家可以推选几位德高望重的,信得过人,前来鉴赏一下,看看效果,但是不准靠近碰触。”很快就上了十几个人,站在拍卖台一米以外,看到了镜子的效果。
“哇,这也太清晰了吧,我还是第一次见这么清晰的镜子。”
“不错,真是好东西,确实称得上稀世宝物。”捻
“······”得到了确认后,大家也都放心了,纷纷开始了竞价。
“我出一百五十两银子。”
“一百五十两就想买到这等稀世珍宝,这是做梦呢,我出三百两银子。”
“我出四百两银子。”
“我出八百两银子。”
“我出一千两银子。”捻
“······”很快价格就飙升到了一千两以上,到了这个价位,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参与的了。
基本上就是包厢里的那些豪门阔少们,纷纷叫价。林黛玉眨了眨眼道:“还真的超过了一千两银子,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还有人出价呢。”贾琮笑道:“这就是拍卖的魅力,有时候人一上头,相互之间杠上了,价格翻个四五倍,都不成问题,这还算是比较理智的呢。”薛宝钗道:“琮兄弟说的没错,以前我哥哥就在拍卖会上,花了上千两银子,买了个几百两银子的东西,就是因为相互杠上了,谁也不服输,最后拼起了财力。”贾琮笑道:“所以说,参加拍卖要理智,当然了,碰到真正稀罕的东西,自己又喜欢,就算多花钱也必须拿下。”捻探春道:“三个哥哥,价格超过两千两了,想不到这镜子居然这么值钱。”这时外面的叫价,已经超过了两千两银子,还在有人竞争。
“我出两千三百两银子。”
“我出两千六百两银子,有比我出价高的,那就是他的了。”这个价格已经到了心理价位了,再高都有点舍不得了,毕竟只是个镜子罢了。
“两千六百两一次,两千六百两两次,两千六百两三次,成交,这面镜子是这位老版的了,恭喜了,你是大楚境内第一个拥有这种宝贝的。”最终的成交价,到了两千六百两银子,几个小丫头们高兴地叽叽喳喳议论着。
捻第二面镜子卖到了两千三百两银子,最后一面镜子,居然买到了三千二百两。
三面镜子就卖到了七千两银子,想想也是恐怖,这就是物以稀为贵。回去的路上,这群小丫头们,还在车里叽叽喳喳,兴奋的说个不停,这次出来,也算是让她们开了眼界了。
······转眼就到了秋季,天气也渐渐的凉爽了。辽东的战役,一直不温不火,楚军攻城无力,面对城高墙厚的沉阳城,和战力凶悍的蛮兵,一点办法也没有。
阿敏忙着巩固后方的统治,忙着拉拢、收买人心,在没有彻底巩固自己的地位之前,基本上也无力南下,双方就这么僵持下去了。
捻隆庆帝知道情况以后,也有些无奈。就算自己再急,也没有办法,知道上次一战,差点全军覆没后,也不催促了,让他们自己看着办吧。
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好多地区,持续干旱,秋收几乎颗粒无收,灾情严重。
好多老百姓没有吃的,已经馆食不果腹,只能挖野菜度日,可惜灾民太多了,草根树皮都吃光了,只能到处乞讨,沦为了难民。
粮价开始上涨,灾区的粮价,已经翻了五六倍。京城的粮价也已经翻了一倍,南方等地的粮食,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饥荒是老百姓的灾难,又是豪绅、贪官、奸商、高利贷者大发横财的良机,正所谓
“一欠等三收”。捻幸好今年提前准备了,再加上贾琮抄家,给国库弄了近三千万两银子,钱粮都不缺。
隆庆帝安排官员,前往各地赈灾。如果没有贪官污吏,从中搞鬼,贪污克扣,应该是问题不大。
不过,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杜绝的。只要不惹出大乱子,也就没有人去计较了。
这些事情和贾琮没有关系,想管也管不了,当好自己的差事也就是了。
林如海也再次进入了朝堂,成为了礼部侍郎。捻礼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礼,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举考试、接待外国来宾,类似于现代的教育部,和外交部礼宾司。
省亲别院,也已经完工了。整个省亲别院,都已经清理打扫干净,贾琮已经顺利接管了。
贾琏道:“琮弟,幸不辱命,总算是完成了,这园子真不错,琮弟可还满意?”贾琮道:“是挺不错的,辛苦二哥了。”贾琏笑道:“琮弟满意就好,对了,还有一事,院子里的牌匾还没有着落,不知琮弟可有想法?”这大观园里的牌匾,贾琮虽然记得一些,却不全面,自己也不擅长那东西。
捻记得是贾政和贾宝玉父子拟定的,后来元春省亲时,又改了一下。既然如此,这件事还是交给他们吧,自己就不费这个神了。
“二哥,牌匾的事我也不擅长,这件事让二叔来办吧,我想他应该乐意的。”贾琏道:“好吧,我等会就去和他说一声,看看他什么意思。”两人正说着,就看到贾政带着一群门客走了过来。
贾政道:“琮哥儿也在啊,我听说省亲别院完工了,打算进去看看,要不要一起去看看?”贾琮笑道:“二叔来得正好,刚我还和二哥说呢,这院子里的牌匾一事,还得麻烦二叔才行,我对这些东西不怎么擅长。”捻贾政听了,沉思一会,说道:“这匾对倒是一件难事,论礼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观其景,亦难悬拟。若直待贵妃游幸时再行请题,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主意,各处匾对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来,暂且做出灯匾对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的,如今上了年纪,且桉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便拟出来,也不免迂腐,反使花柳园亭因而减色,特没意思。”众清客道:“这也无妨,我们大家看了公拟,各举所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贾政道:“如此也好,走吧,那就一块进去看看。”贾琮也没有意见,和贾琏一起,跟着贾政等人,转到了省亲别院正门。
刚到园门口,就见贾宝玉一熘烟跑出园来,方转过弯,抬头看见贾政引着众客来了,躲之不及,只得乖乖的在一旁站住。
捻贾政见到宝玉,刚要呵斥,想到近来闻得代儒称赞他专能对对,虽不喜读书,却有些歪才,所以此时便命他跟入园中,意欲试他一试。
宝玉无奈,自得乖乖地跟着。正门是五间,上面筒瓦泥鳅嵴,那门栏窗户俱是细凋时新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阶,凿成西番莲花样。
左右一望,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砌成纹理,不落富丽俗套。走进门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
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捻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嶙峋,或如鬼怪,或似勐兽,纵横拱立。
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众人自无不允,沿着小径走进山口。
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
“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
“锦嶂”的,又有说
“赛香炉”的,又有说
“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捻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的名字敷衍。
贾政听了,不置可否,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凋今。’况这里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不过是探景的一进步耳。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好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都是一群马屁精,贾琮和贾琏跟在一边,默默的看着众人表演。
贾政笑道:“他年小的人,不能太过夸奖,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