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起兵讨贼
李耀就非常不理解,王允是被什么冲昏头脑,竟然接连做出那种错误决定。
但是李耀知道,他起兵的时机已经到了,兴义兵,清君侧,正天下,诛权臣。
蓝田大营!
李耀带着董白走上高台,董白一身孝服,俏丽可爱,李耀一身戎装,高大俊朗。
走到高台中央,李耀扶刀而立,身姿笔挺,平视前方,入目皆是他的大军,大风吹,旗帜卷,方阵严整,气氛肃杀。
此时李耀高举右手,大声喝道:
“国有奸佞,欺凌天子,谋害忠臣,把持朝政,结党营私……”
李耀开始就说了一大段废话,没错,就是废话,即便这是废话,但是依旧要说,否则就会名不正,言不顺。
他的文化程度不够,这是他让李儒帮他想的,李儒做过大汉博士,文化程度可是不低。
说完一段废话之后,接着李耀又说另外一段废话:
“太师何辜,遭人谋害,王允,吕布,国之奸贼,逆贼……”
这次起兵,就是打着给董卓报仇的旗号,那么董卓就不能是奸臣,残暴荒淫这些尽量简单带过,还好董卓到死都没篡位,那他也就只是权臣,还能够洗一洗。
而在李耀旁边,董白正看着他,目不转睛,一脸感动,现在董卓已经死了,西凉集团群龙无首,这个时候还能为了董卓,为了董家,与朝廷为敌,与天下为敌,董白根本挪不开自己的视线。
这主要还是思维的问题,李耀来自后世,无论生活了多少年,他都是他,从来没把皇帝当做至高无上。
而这时代的人,皇帝,皇权,就是至高无上,能够挣脱这种思想,跳出这种束缚的人,少之又少。
这次起兵是李耀在主导,带上董白,就能让他占据正统,占据大义,因为她是董卓,乃至整个董家最后一条血脉。
过了片刻,李耀深吸了一口气,所有废话全部说完,现在才是说起正事:
“今天,我李耀在此起兵,清君侧,诛权臣,还大汉一个朗朗天下,还朝堂一个朗朗乾坤,我要你们随我一起,清君侧,诛权臣!!”
此话一出,传令骑兵来回奔走,瞬间全军上下都是给予回应:
“清君侧,诛权臣!”
“清君侧,诛权臣!!”
“清君侧,诛权臣!!!”
全军高呼,奋力呐喊,上到将吏,下到士兵,这是李耀带出来的军队,想要起兵,只需要一句话。
李耀嘴角上扬,胸中似有火焰燃烧,浑身都是感到热血沸腾。
这个时候,董白看着李耀说道:
“将军大恩,董白一定铭记在心,只要能够杀死王允,吕布,为我董家报仇雪恨,我一定会报答将军!”
听到这话,李耀转头看去,目光灼灼,温声说道:
“说报答就见外了,我喊太师一声仲父,若是女君愿意的话,也可喊我一声仲父!”
董白:Σ(|||▽
这个要求,董白怎么都没想到,但是看着李耀目光灼灼,一脸期待,她强忍着心中羞意,声音很低微的喊道:
“仲父!”
李耀笑着应了一声,这可不是为了满足自己什么特殊癖好,完全只是为了获得董白的监护权而已:
“侄女!”
……
进行起兵誓师之后,李耀没有贸然发起进攻,反而围绕蓝田开始全面防守。
挖掘壕沟,架设拒马,修建防御工事,大量骑兵撒了出去,作为哨骑斥候,侦查敌情。
现在发起进攻,拿自家的嫡系部队,跟王允和吕布全面死磕,无论胜败,都不符合李耀利益。
要等人来,李耀起兵这个消息,已经迅速扩散出去,关中哗然,普通百姓,满朝公卿,董卓旧部……都被此事震惊到了。
长安,朝堂之上!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刘协也是六神无主,刚摆脱了董卓控制,又落入了王允手中,现在底下有人造反,清君侧,诛权臣,他这皇帝始终过的胆颤心惊。
王允眼中尽是茫然,他不明白,这个李耀怎么敢的,他竟然敢公然造反。
王允是个传统名士,在他看来,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他掌控了皇帝,皇权,那他就是至高无上,绝对不敢有人对抗。
但是现在,现实甩了他一巴掌,原本他设定的剧本之中,应该是他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收拢军权,然后派出吕布领兵,扫平四方董卓旧部。
董卓死了,他们不是应该感到害怕,诚惶诚恐,胆颤心惊,怎么还敢公然造反。
不过这个时候,吕布直接站了出来,看着刘协以及王允说道:
“陛下,太师,只要让我领兵,十日之内,必定大破李耀,斩其首级悬于都门,他有精骑,我也有精骑,他是天下名将,我也是天下名将,我不惧他李耀!”
刘协没说什么,王允便是开口说道:
“不可,将军乃是大汉柱国之臣,不可轻易离开长安,至于领兵讨伐李耀……”
说到这里,王允在朝堂上看来看去,他可不敢让吕布轻易的出去,长安内外还要有人镇守,否则自己地位不稳。
最终看向了皇甫嵩,此人老神在在,不争不抢,但是他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思索片刻,王允心中直接否定,一旦让皇甫嵩领兵,他有名望,还有战功,又有实权,就有可能影响自己地位,现在他可不想将权力分出去。
最终想到一个主意,先是看向刘协行礼,再度看向满朝公卿:
“下令胡珍,徐荣,让他们率领本部兵马,前去讨伐李耀,就以十日为期,必须击破李耀,斩其首级,否则收押问罪!”
王允心中颇为自得,先让这些董卓旧部自相残杀,等到胡珍,徐荣击破李耀,自己肯定也是损失惨重,那个时候就能轻松拿下他们,收拢他们麾下军队。
消灭先出头的李耀,树立威严,收拢这全部的大军,巩固地位,文有自己,武有吕布,依旧能够匡扶天下。
虽然有人觉得不妥,但是没人出来反对,最终胡珍,徐荣接到诏令,除了头疼就是头疼,他们不敢生事,只能领兵出发。
他们各有五千兵马,实际人数还要更多,但其实也多的有限。
一万多人,号称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出杜陵,去蓝田,迎战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