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中箭
刘亮在一旁拍马屁道:“从兄慧眼所识者,又岂止甘兴霸一人?除了大兄刘(宗)伯嗣、褚(方)子平,我等谁不是被从兄拔于微末之中?要我说,从兄识人之能,当世无人可比。”
徐庶心下颇以为然,他目前已经对刘景军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正如刘亮所言,刘景麾下众将多寒微,即便是刘景的族弟刘亮,也曾以捕鱼为业,其余严肃狱吏、蔡升游侠、马周门卒、韩广囚徒、王彊商贾、刘祝偷盗、于征剑客、单日磾荆蛮……这不禁让徐庶想到了高祖刘邦。
《汉书》记载:“高祖起于布衣之中,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是以汉朝开国功臣多出身微贱,樊哙屠狗、周勃织薄、灌婴贩缯,娄敬挽车,夏侯婴、陈平、王陵、郦食其等皆白徒。这一点,刘景颇有高祖之风。
刘景负手而立,淡然笑道:“古人云:‘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世间并不缺少人才,缺的只是发现人才的伯乐而已。”
诸葛亮颔首表示同意,引用刘景赠送给自己的《马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否则虽为名马,也只能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刘景在年仅十七岁时,就创作出了《马说》,不得不说,其真乃神智天授,英杰盖世。
刘景闻言大笑,随后扭头看向刘亮,说道:“敌军左翼大乱,正是我等机会,子明,你立刻下山,统领骑兵,等我领命。”
“诺。”刘亮欣喜应道。酃县之战,他被安排与族兄刘修、严肃别屯酃县旧城,除了一开始偷袭荆州军营垒,斩首二百余级,焚毁一批军资,小立战功外,其余时间几乎都是作为看客。
甘宁急需战功证明自己,刘亮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自打开战以来,他心里就盼星星盼月亮,如今终于盼到出战的机会。
…………
夷廖自将部曲千人,赶到左翼战场,他在交州汉夷间,亦素有威名,当他打出自己的旗号,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交州军士卒,顿时犹如鸟兽归巢一般,纷纷汇集于夷廖麾下。原本几近崩溃的左翼阵地及时止住了颓势。
不过甘宁是何许人也?
他可是横行一个时代的猛将,而今占据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又岂是夷廖之辈所能抗衡。
更何况,甘宁早已不是一枝独秀,蔡升在甘宁斩将夺旗后,便对右部下达了全面进攻的指令,原本处于甘宁部之后的蔡升、马周、习珍诸部,开始与甘宁部齐头并进,共乘敌阵。
蔡升同样是一位勇冠三军级的猛将,马周亦有勇力,习珍刚烈过人,夷廖虽非庸碌之辈,但要以一敌四,却是不切实际。
双方僵持不过片刻,夷廖就因四处受敌,而顾此失彼,左翼阵地又有了土崩瓦解之势。
“杀……”马周介马持矛,率领数骑,频繁冲击敌军阵地。交州军左翼目前形势十分不妙,士卒士气低落,抵抗无力,马周策马肆意搠杀,不一刻便硕果累累。
“噗……”
马周宛如杀鸡一般,再度戳死一人,将骑矛从敌兵背部拔出,正准备寻找下一个目标,忽然间,他在敌阵中发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说熟悉,是因为这张面孔,已经深深铭刻进他的心里,每每想起,便让他咬牙切齿。说陌生,是因为他已经有五年没有见过此人了。
没错,此人便是当年害得他亡命他乡,流落至临湘成为一名市门卒的罪魁祸首。马周后来得志后,曾率数十骑返回耒阳家乡,欲寻他报仇,不过对方十分谨慎,得知马周依附刘景后,怕其报复,已提前亡命交州。
马周昔日曾暗暗立下誓言,就算此人逃到天涯海角,他也要将其找出杀死,首级悬于耒阳城下,不如此,难消他心头之恨。
心心念念多年的仇人,竟然在战场相遇,马周几乎忍不住想要放声大笑,他乱眉飞扬,以长矛遥指,纵声吼道:“左弋狗贼!还记得我马周否?!”
马周驰骋战场多时,左弋自然早就注意到了,他清楚一旦被对方发现,自己绝对难逃一死,因此竭力躲藏,奈何人算不如天算,他终究还是被马周发现了。
左弋心里暗暗叫苦,恨不得立刻转身而逃,可惜他不敢,他因出身耒阳豪族,这些年来在交州混得风生水起,目前已是别部司马,麾下有汉夷兵七百人。他若是逃跑,其部必然一哄而散,而本就摇摇欲坠的左翼也会随之崩溃。到时候就算他能逃过马周的追杀,也逃不过张津的清算。
不过以左翼目前的形势,溃败是迟早的事,他不必与马周死战到底,只需周旋片刻即可。
左弋心一横,反骂道:“锻锡奴儿!汝公左弋在此!当初让你侥幸逃过一劫,今日必斩你狗头!”马周家族世代锻铁为业,是以左弋骂其是锻锡奴儿。
“好!好!好!”马周不由气急而笑,当即不再逞口舌之利,集结部曲,对左弋所在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他本人更是率数骑履锋陷阵,誓要亲手斩杀左弋。
眼见马周率众攻破阵地,接着一路长驱直入,士卒皆辟易不能当,顷刻间便已杀至面前,左弋直骇得肝胆俱裂,这时他再也顾不上张津的惩罚,转身就逃。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左弋一逃,其部亦溃,甚至波及了整个左翼。
马周大怒,边追边骂道:“左弋狗贼!哪里逃?!”此刻他身上集矢如猬,由此可知他为杀左弋,简直是不管不顾。幸好他所穿袍铠乃是当今天下最为坚固的铠甲,里面又穿了一件内甲,因此并无大碍。
马周纵马一路践踏溃兵,冲破阻碍,追上左弋,正待一矛将其搠死,这时,左侧突然飞来一支流矢,直接射穿了他的左脚踝,霎时血流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