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4章“第7个坦克集团军”
“元帅同志,您这是.”
马拉申科能预想到会有人来接自己,就不说自己有多牛上了天,但大小也是个中将军长、算是号人物,下了飞机大包小包的拎着结果连个接机的车都没有,确实也说不过去。
但马拉申科确实没想到,搁机场门口候着、开车来接自己的人竟然会是瓦图京。
都听说过下属接领导,哪儿有领导跑来接下属的道理?
虽说哥们我是跟瓦图京私交不错,但这也太.反正就给人感觉不是个该有的正常事儿。
闹不明白这到底咋回事儿的马拉申科走上前去,等待他的则是瓦图京的笑脸开口,不仅如此甚至还主动走上前来,跟这位与自己共事良久的老下属敞开双臂、来了个大大的熊抱。
“直接从柏林飞到这地方来,一路上肯定没少受罪吧?嗯?”
上来第一句话直接说到了咱老马同志心坎里,差点没把咱本就腰酸背痛的老马同志说得老泪纵横。
“讲场面话肯定是不算什么小意思,但咱俩这关系我真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元帅同志。我现在真感觉这浑身上下从胳膊到腿就没有一个地方是正常的,说跟散了架一样那都是轻的。”
“噗哈哈哈哈——”
马拉申科此言一出,直接把面前刚刚熊抱结束的瓦图京整得哈哈大笑,笑声未落之际也是拍着马拉申科的胳膊开口说道。
“不错,能跟我说实话就说明还没疏远了关系,跟我就该这样!”
“走吧,饭都给你备好了,我也是刚到这地方没多久。正巧我的车队也在,索性就来接一趟你,看看我们的“柏林大英雄”这次都给日本鬼子带来了哪些惊喜。”
柏林之战结束以后,领袖军本就挺长的全称里,又被加上了“柏林”的名号。
从莫斯科到柏林,这一苏德两国的首都称号,毫无疑问是卫国战争当中最顶级的荣誉之一。
别的功勋部队的称号基本都是“维斯瓦河到奥德河”一类,再不济就是“塔曼斯卡亚”这种地名加些点缀。
像领袖军这种前面是“斯大林”,后面是“莫斯科到柏林”的顶级双荣誉称号,几百万苏联红军里也就只此一个、再无第二家。
现在瓦图京说马拉申科是“柏林大英雄”,寓指的也正是新添的柏林称号这事。
上了车之后和瓦图京并排坐在车后排、方便聊天,政委同志和拉夫里年科一行人,则在瓦图京的安排下坐在了后面其它的车上,同车队而行。
面对瓦图京如此称赞的马拉申科先是笑着点了点头,也没有不好意思地去多说什么,紧随其后的话语则是直接切入了正题。
“元帅同志,我们还剩下多久的准备时间?您知道我的部队到现在还在从柏林回国的路上,我担心如果时间太紧的话可能.”
马拉申科没把话说完,瓦图京也能猜到接下来的意思,稍作思量后的紧接开口也是直接为马拉申科点明了答案。
“这点你基本无需担心,上级留给我们的战役准备时间还是相对充裕的。”
“虽然我们远东第一方面军承担了相当多的主要作战任务,不过上级调派给我们的运力资源也是对等充沛的。你们军的家当多,上级也知道这件事,现在这一个军的家当已经比一些新组建的集团军还要多了,全红军像你这样阔绰的军长也找不出第二个。”
马拉申科的主要担心点在于领袖军这坛坛罐罐一大堆,要是没有运力资源倾斜的话,只怕短时间内难以将部队集结完毕,集结速度肯定是比不上某大主教快。
另一方面,摆在眼前的事实也正如瓦图京所言的那样,现如今的领袖军不光是全红军独一无二,仅军一级的编制规模里放眼全世界都找不出同样的第二家。
在柏林之战结束后,高度合成化的领袖军在扩编时,没有像传统红军军级部队那样下设步兵师、坦克师,林林总总一大堆的各下级部队编制。
在马拉申科的亲自起草拟定下,领袖军师一级的作战部队总共就两支,分别是库尔巴洛夫的一师和瓦洛沙的二师。
但千万别以为“你一个军就两个师咋穷成这样”,马拉申科手底下这两个重型合成师远非一般近卫师所能比拟。
简单来说,就是将原先领袖师的一旅和二旅两支主力部队,按照领袖师在柏林之战时,结合实战经验不断改组出的最终编制方案,两旅全部晋升扩编为原先的领袖师同规模部队。
在账面数字上,现如今的领袖军两个师作战部队在齐装满编的状态下,理应拥有中\重型坦克530辆以上,从营一级开始配属的自行火炮\火箭炮\火箭突击坦克一直算到师一级,总数达到430辆以上。
此外,由于领袖军同时也是全红军第一支,实现了完全机械化改编的单位,字面意思上实现了“人人有车坐”;就和其前身领袖师,同样也是全红军第一支全机械化师一样。
所以在装甲作战车辆的配属上,现如今的领袖军还拥有按照1:1比例配置,与坦克数量相同的530辆以上步战车,做到“一坦配一班”的步坦协同理想化配置。
除此以外,将TOS-1A这种究极大杀器留到师一级配属,而不是继续攥在自己手里的马拉申科,也有了更新更强的军属火力支援装备——ISU-203自行火炮。
这款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阅兵场上,都给亲眼目睹之外国人以极大震撼的超级自行火炮。
除了在东西两场阅兵式上,各接装的新到货24辆、总数48辆外。
在阅兵式结束后的这段时间里,抓紧时间继续搓车的列宁格勒基洛夫厂,还将在对日作战行动开始前,算上之前已交付的那几辆最初的原型车,再给马拉申科凑出24辆交付过来。
所以如果一切都按部就班赶得上,那么领袖军的军属支援火力,将由总数72辆的ISU-203自行火炮组成。
在具体编制上,马拉申科将之定为了23辆为1营,包含营部指挥车在内,72辆正好拉3个炮营出来再凑个团级指挥部。
再有就是马拉申科原来的师一级警卫坦克连,现在被扩编成了警卫坦克营,总数48辆IS7重型坦克配同样是军直属的警卫机步营、协同作战。
这两支部队名义上虽然都挂着“警卫”的衔,但在实际作战构想里,扮演的则是军属常设预备队的角色,和ISU-203自行火炮团一起,都是马拉申科手里直接捏着的军级直属作战部队。
还有一点,因为IS7这东西好虽好、但是受限于重量和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迄今为止领袖军的主战重型坦克依旧是50吨级的IS6,IS7在师一级仅作为合适战场环境下的突破矛头集中使用。
再有就是马拉申科手里捏着的,那支在战局最焦灼的时候一旦投入,便大概率会起到扭转战局作用的直属IS7坦克营。
所以坛坛罐罐、杂七杂八统共算下来,军属师属全部作战装备都算上的领袖军,坦克步战车一类的装甲作战车辆总数已超1100辆之巨,自行火炮\火箭炮\火箭突击坦克总数500辆以上,作战部队的总兵力已经超5万之众。
就这,还没算车子数量比作战装备总数只多不少的后勤保障卡车队。
说领袖军是“钢铁履带和卡车轱辘上的军团”,这话可一点都不虚。
到卫国战争结束时,全红军总共有6个近卫坦克集团军。
而在领袖军改编成立之后,有人戏称领袖军是“第7个近卫坦克集团军”。
马拉申科听说了这种说法,并且也笑着报以认可觉得“的确如此”。
因为单从领袖军所要面对的正面战场宽度,以及军一级的综合作战实力上来说,领袖军强大的突击能量比之传统的坦克集团军只强不弱。
从步兵到炮兵,全部被装上履带和车轱辘的巨大迈进,使得领袖军的突击速度,完全实现了“坦克能打多快,配合坦克作战的其它诸兵种就一定能跟得上”的前所未有突破。
以坦克为核心不拖坦克后腿,围绕坦克构建起一整套能跟得上坦克的作战体系。
这便是马拉申科对于“如何加强军\集团军一级突击集群作战效率”课题,所给出的核心答案。
还有一件事,马拉申科也挺庆幸的。
多亏领袖军扩编组建的时间节点,赶上了卫国战争大后期,苏联军事工业产能井喷到前所未有程度的重要节点,各种所需的主战装备产能都能保质保量、如数交付到位。
要不然,马拉申科一直以来都在构思的军级合成化突击集群改编方案,还得有的是时间去“人等装备”,但转念一想也总归比“装备等人”要好。
总而言之,现在这种情况在马拉申科看来,那就算基本符合自己一直以来构想的方案预期,可以说是相当不错。
上到方面军这一层级上来说,瓦图京手底下本就是坦克管饱巨大量,现在又有了领袖军这么一支“不叫坦克集团军的超级坦克集团军”。
坐拥2900余辆坦克及自行火炮的瓦图京所率远东第一方面军,一跃成为了整个对日作战行动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方面军一级部队,彻底超越了既有历史中本应实力最强的外贝加尔方面军,坦克和自行火炮比后者多出整整500辆以上。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并不是说上级有意偏袒瓦图京。
而是领袖军这么一支特殊的试验性军级部队,不管是外贝加尔方面军还是远东第一方面军,给到谁手里谁就稳坐第一、谁最强。
哪怕是给到实力在三个方面军里相对最弱,只承担辅助作战任务的远东第二方面军麾下,那也能一跃成为和其它两个方面军实力平起平坐的强军。
领袖军给谁谁牛掰,事儿就是这么回事儿。
考虑到瓦图京和马拉申科之间的配合默契、相互熟悉,有助于领袖军的作战行动在实际战场层面的展开,而瓦图京所担负的方面军一级作战任务,也确实需要领袖军这么一支部队。综合考量之下这才把领袖军给到了瓦图京麾下指挥,所以瓦图京的远东第一方面军才一跃成为“远东第一强军”。
因果关系就是这样,也就这么简单。
其他两位方面军司令员若有不服,那那就不服呗,你不服你找总参部说去、找签字批准远东作战行动最终方案的慈父同志说去,如果你愿意去并且真有能力去的话。
领着马拉申科把一桌子备好的饭菜吃了个盆干碗净,挺着个大肚子跟怀孕五个月孕妇一样的马拉申科拍着肚皮、饱嗝接二连三。倒是把就坐在一旁的瓦图京看得啧啧称奇,一幅“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这是刚从非洲逃到苏联”的表情。
“一路飞回来的饭菜不可口吗?”
瓦图京以半开玩笑的语气开口发问,因为吃的太饱而反应有点迟钝,坐椅子上双手抚着肚皮反应了一下的马拉申科这才想明白是咋回事。
“哦,倒不是,就是一路上飞回来不是颠就是晃,脑浆子都快给人摇匀了。觉都睡不好就更不用提吃饭了,面前摆着也没什么胃口,我都没想到那么颠的坦克我都坐惯了,这趟居然还能把我折腾成这样。”
吃饱喝足后又跑到赤塔当地准备好的招待所睡了一觉,倒头就睡的马拉申科再一睁眼已经是7点20,距离火车出发的8点就剩下40分钟。
也多亏是离火车站近才敢睡到这会儿,起床赶紧收拾收拾东西走人的马拉申科出了招待所,一眼就看到收拾完毕的政委同志早早带着专车在路边等候。
“走吧,就差你了,你再不下来我都打算上去叫你了,拉夫里他们已经先一步去车站了。”
“另外你睡觉这会儿,库尔巴洛夫拍来一封电报,他那边已经到哈巴罗夫斯克了,正在把师部往起来搭。还说军部也准备好场地了,现在就等你带人过去。”
“哦,还有件事。瓦图京元帅已经先行出发了,方面军司令部也是设在哈巴罗夫斯克,作战会议和联络上会方便一些,至少不用你去方面军司令部开会还得坐火车了。”
就和以前每一次大战在即前的准备阶段一模一样,政委同志总会在马拉申科劳累忙碌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把一切都摸清捋顺、安排得井井有条。
马拉申科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常到底还能持续多久,总有些事必然要面对,只是希望这样的美好时光能尽量久一些、哪怕再留存片刻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