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大儒王溤(五)
三个月后
永平七年
雒阳
南宫
“议郎王溤?”
正在批阅奏疏的皇帝刘肇有些疑惑。
“他是辽东王氏的子弟,大儒袁安的门生,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明玉的曾孙辈,与陛下您同辈。”一旁的中常侍蔡伦提醒道。
“云台二十八将的后代啊。”皇帝刘肇喃喃一句,对于这些功臣后代,皇帝都是小心处理,毕竟当初的大将军窦宪也是功臣后代,结果居然想造反。
“且让朕看看他要做什么。”
旋即,皇帝刘肇打开王溤上呈的奏疏,开头无非是对他这个皇帝称赞,然后引用几句圣人之言,这都是臣子们的惯例了。
他继续往下看,却发现了不得了的东西。
“为家族先祖正名?王长治和王长炯乃是出自辽东王氏?嗯哼?”
皇帝刘肇很是惊讶,觉得这实在是太荒诞了,他从小就听那些士人们讨论过这两个人,但大家都认为这二人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他正想将这个奏疏扔到一旁不管时,奏疏最后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最后一句话写着:臣有孝武皇帝圣旨为证!
孝武皇帝?那不就是汉武帝吗!
“且宣他进来吧。”皇帝刘肇淡淡道。
他倒不是很在意王长治和王长炯是出自哪个家族,反正在他看来,无论哪个士族,都是皇权潜在的对手,没有区别,他只是想看看孝武皇帝的圣旨是什么样子,毕竟是自己老祖宗的圣旨。
现在的他才十七岁,正是青春年华,还在不久前扳倒了窦氏外戚,可谓是意气风发,正打算要有所作为,并且他想学习的对象便是孝武皇帝。
当然,实际操作时不能像孝武皇帝一样上头,得注意尺度,上头了就容易民生凋敝、天下皆反。
孝武皇帝扳倒窦氏,我也扳窦氏,孝武皇帝开疆扩土,我也准备开奖扩土。
历史是个微妙的巧合,汉武帝刘彻少年时有个窦氏外戚压着,他刘肇少年时也有个窦氏外戚压着,只不过两个窦氏不是同一个家族,只是恰好同姓。
正当他想着彻底征服草原的伟业时,王溤已经进入宫廷。
“臣,议郎王溤,见过陛下,陛下万年!”
王溤一进来先是按照惯例恭敬地作礼,然后对皇帝说道:“臣欲为家族先祖正名,且有孝武皇帝圣旨为证!”
“嗯。”皇帝刘肇点点头。
随即,王溤从自己的背后背着的包裹中取出九张圣旨,都是汉武帝时期朝廷对王长治和王长炯的册封。
“王长治闽越一战有功,加官……”
“王长治龙城一战有功,加官……”
“王长炯献《屯田策》有功,加官……”
“王长炯铲除上官桀、桑弘羊叛党有功,加官……”
看着这些圣旨上有些模糊的字迹,皇帝刘肇坐不住了,对一旁的蔡伦吩咐道:“去把孝武皇帝时期的圣旨取来。”
圣旨都是一式两份的,皇帝手里保留一份,接圣旨的人保留一份,所以只要两份圣旨对照一下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刘秀攻下长安后,将长安还保存着的一些圣旨都收集到了雒阳保存。
不久之后,蔡伦抱着同样的九张圣旨来到大殿。
皇帝刘肇一一对照,然后发现朝廷保存的圣旨跟王家保存的圣旨确实一模一样,应该不是造假后,不由得摇摇头叹息:“未曾想天下士人误传王优安王广明之身世已有数十年,唉……”
“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冒领臣之先祖,恳请陛下为臣做主,为臣之先祖正名!”王溤一脸正色。
“这个你放心。”皇帝刘肇笑了笑,对于这种跟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乌龙事件,他还是感觉挺好玩的,正好借此机会打压一下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免得他们太过张扬。
得到肯定的回复后,王溤带着王家保存的那份圣旨离开宫廷。
待到王溤离开,皇帝刘肇终于忍不住笑出声。
噗嗤!
“哈哈哈哈!”
“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这下名声要臭了,哈哈哈!”
见皇帝刘肇这么高兴,中常侍蔡伦也在一旁笑道:“他们自己贪心,才有今日之祸。”
对于这些士族,皇帝与他们是既合作又对抗,所以是很乐意看对方吃瘪的。
……
数个月后
王长治和王长炯出生辽东的消息被朝廷放出来,并且传遍天下,皇帝亲自出面为二人正名。
“不可能,是谁居然敢冒领我们琅琊王氏的先祖?”琅琊王氏的一位家族子弟很是生气,居然有人敢跟他们琅琊王氏抢祖宗,简直岂有此理!
“宵小之辈,简直猖狂,居然敢做出冒领他人先祖之事!”太原王氏的一位家族子弟也是很气恼,今天这事要是不能扳回来,他们家族的名声就臭了。
虽然只要过个几十年,大家也就忘记冒领之事了,岁月可以冲淡一切记忆,但在这几十年里,他们两个家族就只能默默承受着他人的嘲讽。
“你若是不信,可以去皇宫找陛下当面对质,陛下有圣旨为证。”传出消息的一个宦官不屑道。
他们这些宦官是皇帝扶持起来对付外戚和士族的,所以自然不会对这些士族子弟有任何好脸色,也乐得看到士族们为了争名而相互内讧。
因为不信任士族,担心士族造反,所以才重用外戚,用外戚来制衡士族,结果外戚也不是什么善茬,照样可以威胁皇权,于是为了制衡外戚,又扶持宦官,现在看起来宦官是人畜无害的,但等到宦官也威胁皇权的时候,皇权就会继续扶持新的势力制衡宦官,等到制衡宦官的新势力也开始威胁皇权时,皇权就继续扶持可以制衡新势力的新新势力。
这就是一个无限套娃的过程,这种玩法,迟早会有一天翻车,然后各方势力斗得头破血流,最后国家残破不堪。
“哼!”
刚才那位士族子弟冷哼一声,士族与外戚如果说只是中立关系,有时合作有时对抗,那么士族与宦官就是纯粹的对抗关系,基本不可能合作。
外戚上台,顶多就是把持朝政,把官位都给自己亲戚,不给士族子弟们当官的机会而已。
可要是宦官上台,那可是会帮狗皇帝清查田亩人口的,这可是要命的!
皇帝也一般把宦官们当白手套来用,让这些宦官去对付士族们,要是不小心引起众怒了,就把责任都推到宦官们身上,牺牲几个宦官,从而暂时平息众怒,反正皇帝是没错的,错的都是执行办事的宦官,是他们执行坏了。
这与辽东四大家族把游侠当白手套没什么本质区别,无非是一个层次更高,一个层次更低,反正四大家族是没错的,错的都是执行办事的游侠,是他们执行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