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刘盈:天下英才入吾彀中,所以教育改革吧!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就在无数人嘀嘀咕咕的念诵声中,新一届的佐贰官招募初试开始了。
长安城南,从前的皇家园囿宜春宫被改造成了考试的考场。
嗯,主要原因是此地曾是胡亥的埋骨之地,刘盈觉得有些不吉利,再加上他在各地修建了不少的行宫,自然就高风亮节的将宜春宫捐了出来,然后按照他的恶趣味,魔改成了后世专门用于举办科举的贡院的模样……
只不过没有‘天开文运’和‘明经取士’的匾额,唯独留下了一块‘为国取士’……
此刻在宜春宫外宽广无比的道路和广场之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不时传来阵阵喝骂之声。
但对于那些好几天前就开始在广场上打地铺的考生来说,心中却满是庆幸。
毕竟他们从前辈学长那里了解过,考场之上的好位置并不多,因此先到先得,若是机缘合适,还可以将座位高价出售给那些被拥挤的人群不知道挤到哪里的土豪,小赚一笔……
不过在此之前,最先乐的见牙不见眼的人,还是那些在宜春宫周边开客舍的老板,以及将自家房子装修成民宿出租的百姓,还有那些挑着笔墨纸砚的文具,提着烧鸡卷饼的吃食的小贩。
毕竟成千上万的考生一下子涌入长安参加考试,很多人甚至还带着三五个书童仆役,吃住自然就是最先要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住宿。
长安城首善之都,房子的价格虽然不如后世那般夸张,但也绝对不是地方上的土豪所能随随便便就买得起的,重要的是这时候卖地收入并非官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故此房子的升值空间其实不高。
所以,有买房子的钱,不如投资兴办工厂,亦或是购买地方官府发行的开发债券……
也因此,几乎九成以上的外地考生,都是租房居住。
这导致了原本有些荒凉的宜春宫周边,迅速变得繁华起来,在那些从前野兽出没的荒地上,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平地起高楼。
不仅有住宿,更多的还是餐饮,以及各种名为茶社,但其实是专供做题家们交流和学习的地方。
而这,就是让他们提前半年时间就齐聚长安城的重要原因。
毕竟长安城汇聚了天下最有学问,且历年猜题最准的一帮老儒生……
虽然因为某些原因,之前搞教培的老儒生大多被流放到帝国边陲的小城市,需要在那里教书十年赎罪,但一鸡死、一鸡鸣,行业的空缺自然会有另外一批人来顶上。
一如许多被流放到海外的佐贰官那样……
这就是今年这一届‘国考’异常火爆的原因。
而有参加国考资格的考生来源一般有三种,即郡县长官推荐的地方豪右、青年才俊;勋贵高官的子侄亲朋、门客故旧;以及大汉公学的当届或是往届毕业生。
前两者的数量并不多,毕竟封建王朝,不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循逢进必考的原则,他们会有各种入仕的途径。
因此来参加‘国考’之人,主要还是大汉公学的毕业生。
这就是刘盈之前假借审讯叔孙通大不敬之罪的时候,很是株连了一大批儒生的原因。
自家的田,如何能长出别家的苗?
刘盈可不等同于刘彻这样的土著,他深知‘派对’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儒家的经史子集可以读,但朝中官员以儒生的旗号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就必然遭来铁拳!
“所以,这就是你搞官办教培的原因?”张不疑斜眼,满脸鄙夷。
“当然不是!”刘盈斩钉截铁:“那才能赚几个钱?我这人对钱没有兴趣……真的。”
“呸!”张不疑冷笑连连,对于某些人假公肥私,垄断了年收入上百万的大市场的行径表示不屑,尤其是想起了自己每年给出去的巨额专利费,脸上的鄙夷之色越发浓重。
在他俩旁后,刘邦望着远处街市之上的车水马龙,感慨莫名。
这一刻,他和李二一样,心中升起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念头。
“今年要招收多少佐贰官?”刘邦回头问道。
刘盈稍微想了一下,摇头说道:
“具体多少人现在还没有完全定下,毕竟如今帝国疆域过于辽阔,内陆地区的各级官府好办,共计招收三千七百四十九人……毕竟去年出了那档子事。”
“而诸如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太仆、奉常、典客之类的中央直辖官府,共招收一千一百二十一人,其中主要是派驻到海外诸国的采访使,大多都是斗食小吏……”
“不确定的数额,主要是各个都护府、总督府。西域都护和护东胡中郎将那边就不必说了,一东一西都属于飞速扩张中,至少需要两千以上的佐贰官负责维持秩序,安抚人心……”
“但更多的,其实还是南边。”
“比如咱们之前拿下了被称为临高的崖州岛,当时琐事繁多,腾不出手,因此崖州岛暂时由南海郡郡守陈婴,以及象郡郡守杨武共同管理……”
“现在陈婴做了中山国丞相,杨武调任泗水郡郡守,继任者缺少对于岭南地理和人心的理解,因此崖州岛单独设郡,由专人管理,自然需要一整套从上到下的官吏来进行掌控。”
“至于另一边,则是日南都护府,那种能治疗疟疾的金鸡纳树已经成林,也就意味着日南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可以深入中南半岛,而中南半岛的土著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口翻倍,重要的是荒地也养成了熟地,自然需要大量的佐贰官进行屯垦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林林总总算下来,即便是保守估计,至少需要四五千人的佐贰官才行。”
“所以,咱们这里只管招人,后续的分配则走一步算一步……”
听完刘盈的话,刘邦还没有说什么,张不疑则手指着远处熙熙攘攘的人群,小声问道:
“你觉得,那些人会愿意到蛮荒之地做官?我认为不会,初试完你看吧,报考朝廷官吏和地方官吏的人数,绝对是其他地方的数倍之多!”
刘邦也轻轻点头,表示认可张不疑的判断,但出于某些原因,他是绝对不会夸赞那头拱了自家白菜的猪!
哪怕他的外孙女是个美人胚子,而外孙也越长越漂亮……
刘盈摇摇头:
“无所谓,反正从历年的招考来看,边陲的佐贰官也能招满。很多人都是伱那种心理,这就导致了热门职位万人追捧,但问题的关键是招考的原则是择优录用,这就导致了很多人通过考试,但最终竞争不过别人,然后需要备考再战一年……”
“因此会有很多有自知之明,或者说家境普通的考生,主动报名冷门职位,为的就是通过率高……”
“毕竟国家有专项津贴,这就导致了在边陲和内地任职的两个佐贰官虽然同级别,但到前者每年的综合收入是后者的五倍之多!”
“不错、不错,你考虑的很周到!”刘邦用力拍了拍刘盈的肩膀,在刘盈的龇牙咧嘴中,转头满是鄙夷的看向张不疑:“凡事多用用脑子,别总是想一出是一出,你现在也在朝中为官了,更是需要勤勉用心,别总是惦记着赚钱做买卖……”
在张不疑低头受教中,刘盈强忍着笑意,做出满脸鄙夷的样子。
虽然他和刘乐都遗传了刘邦的败家子天性,尤其是刘乐,从小就没有为钱发过愁,更是养成了喜欢就买的性格,但人赚钱比钱赚钱难上一百倍,因此刘乐即便是全年不休的买买买,拥有的财产照样是与日俱增……
因此张不疑所谓的努力赚钱养活老婆孩子,其实是一种自我感动,为的就是心安理得的当小白脸吃软饭……
不过刘盈虽然附和着刘邦做出了鄙夷的神色,但却并没有做出落井下石的言行,只是眺望远处人群,沉默不语轻声叹息。
“你也觉得乃公说的对吧……”刘邦一脸找到知音的神情。
啥玩意……刘盈满脸懵逼,在张不疑惊诧的眼色中,弱弱说道:“嗯,其实我是在感慨人太多了……”
刘邦皱皱眉:“什么人太多了?”
刘盈指了指街市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参加考试的人太多了……保守估计,差不多得有五万人吧。”
刘邦愣了一下,左看右看,轻轻点头:“你说少了,按照乃公的理解,至少要有八万人之多!”
毕竟他打了半辈子的仗,此刻居高临下看上一眼,自然可以大致判断出有多少人。
刘盈感叹的说道:“这只是第一天的初试,后面还有两场,虽然人数不一定有今天这么多,但总体加下来,二十万人总是有的。”
“问题的关键是,名额有限,说一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
刘邦凑了过来,用只能由他和刘盈听到的声音说道:“这很好呀,总归要给人点盼头,否则……”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刘盈秒懂。
比如科举初创的大唐,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期,河北的士子已经很多年不去长安城参加科举了,毕竟他们去了也照样名落孙山,反倒不如留在节度使的幕府里做个幕僚,然后和中央朝廷死磕到底……
比如黄巢,虽然科举失败,但却天街踏尽公卿骨……
再比如写下‘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的张元,也同样是科举不第……
还有就是我大青果,前脚废除科举,后脚人就没了……
所以有些时候让毕业生都来参加国考这件事,也不失为一个稳定社会的定海神针。
而且一战二战,乃至三战四战,如此漫长的时间,既让他们遵纪守法,不敢越雷池一步,进而让治安越发良好的同时,也能让开培训班、卖教材的商人小赚一笔……
但刘盈觉得,是时候让孔乙己脱掉长衫了……
因此他看向刘邦,摇了摇头:“话虽如此,但就这么吊着他们,属实是一种浪费……尤其是大汉公学的学费由国家财政和大户募捐为主,入学者连食宿都不用花钱!”
“最初的时候这种教育模式,本就是为了培养出大量识文断字的人才,充实帝国的各个阶层。”
“但现如今国考一出,很多读了理工科和土木工程的学生,也惦记着考佐贰官,做行政工作,不再去按照咱们预期的那样,成为一个技术性人才……”
“如果人人如此,我干嘛还要在大汉公学开那么多的学科?”
“只开一个文法专业不就行了?而且这些学生做起行政工作来更加得心应手!”
刘邦沉默一下,赞同道:“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国家总归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全来考佐贰官确实浪费……但木已成舟,又如之奈何?”
刘盈想了一下,手指轻敲栏杆:
“其实我并不反对他们报考佐贰官,毕竟帝国的扩张太快了,也需要大量的基层官吏,我唯独有些在意的,就是我花大价钱培养出的技术人才,也去了行政岗位……”
“所以我打算拆分大汉公学,将之按照不同的学科,组建独立的院校,同时取消部分专业的补贴,也就是不再全面实施免费教育,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
刘邦皱皱眉头,咽下指责的话,只是盯着刘盈问道:“你准备怎么做?”
刘盈字斟句酌:
“各地面向幼童的义学依旧免费,这种基础性的扫盲工作,值得朝廷持续投钱。”
“而对于诸如土木、冶金、电力等学校,依旧不收学费,只是入学之后需要签订就业协议,也就是他们毕业之后,必须要在专业相关的工厂或是机构工作十年,否则按照每年四千钱收取学费……”
“至于豪右勋贵最喜欢送孩子去念的文法学院,则每年收十万钱的学费……”
“嗯,对了,还有军校,附属讲武堂每年十万钱,但考入军校的不仅不收学费,还要按月发津贴……”
“军校?”刘邦愣了一下:“这也是能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