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担当
见谢云初是真心受教,牛御史将谢云初扶了起来……
他语重心长道:“好孩子,你很聪慧,你的聪慧超过我所见过的许多聪明人!但必须得记住……查案这件事,没有捷径,只有实证。”
“你在太原府之所以那么顺利,并非是因为你审案时诓骗张思远他们说户部被抓官员已经招认,逼得张思远他们不得不招,而是……你已经拿到了实证,若大的粮仓在那里,谁也抵赖不掉。可这一次……我们没有实证,不能为走捷径去织罗罪名。”
“下官记下了!”谢云初点头。
“回去歇着吧。”牛御史拍了拍谢云初的肩膀,同谢云初露出和煦笑容,“这段日子,辛苦了,今日歇着养足了精神,咱们明日还有的忙,我也要去参加早朝了。”
谢云初点了点头,带着一身的疲惫离开御史台狱,回了谢府。
谢云初回来时,正碰上谢云芝搬过来……
“六郎回来了!”谢云芝看到谢云初一脸疲惫,知道昨夜谢云初未归应当是审了一夜的案子,“用过早膳了吗?若是没有一起用?”
谢云初摆了摆手:“乏的很,我先睡一觉。”
谢云芝见谢云初实在疲惫,颔首:“快去歇着吧!”
这一觉,谢云初睡到了傍晚才醒来,人饿得前胸贴后背,正好赶上晚膳。
一同用膳时,谢云初听谢云芝说,陈文嘉昨日前往谢府拜访了谢大爷。
谢云望撇了撇嘴:“入京之后也没有见陈文嘉去拜见大伯,许是之前在永嘉……我同云初比试那次,让咱们谢家瞧出了他们家想踩着我们谢氏出风头,所以没脸来拜见!如今不过是看三郎云霄入了户部,他自己还在守选,这才又厚着脸皮登门,想托大伯这个吏部尚书给陈文嘉安排一个好官职罢了。”
谢云芝倒没有谢云望那么生气,只道:“倒也不必如此生气,大伯心中必然有数。”
“祖父和闵老先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折返永嘉?”谢云初并不关心陈文嘉,问谢云芝,“昨日四哥去道观看祖父,祖父有说吗?”
“你不是请祖父和闵老先生多留一段日子吗?祖父和闵老先生打算等你这里的案子结束再走。”谢云芝说。
“恐怕还得辛苦四哥明日再去一趟道观,替六郎同祖父和闵老先生说……若是闵老先生着急,便可以启程了,这些日子辛苦两位长辈了。”谢云初埋头吃饭,“这几日赈灾贪腐案要收尾,等祖父启程的日子定下,我去送祖父。”
当初谢云初请谢老太爷和闵老先生多留一些日子,是怕薛志的账本这里出岔子,如今大皇子已无法逃脱,就不必再麻烦谢老太爷和闵老先生了。
“六郎!”元宝跑了进来,同谢云芝、谢云望行礼后道,“六郎,前往杭州府查案的两位侍御史,一死一伤,逃出生天的侍御史断了一臂,用兵部调令,调了临县厢军,知府、知州……全都被抓回来了。”
她料到这一次查赈灾贪腐案,他们前往地方调查的侍御史会遇到危险,却不想他们真敢这么明目张胆杀前往地方查案的御史!
一死一伤?!
他们怎么敢!
元宝得到消息跑的很急,气喘吁吁:“李少卿派人来请六郎速回御史台。”
“人都已经回京了?”谢云初问。
“马上到京……说是拿下之后,昼夜不停赶回来的!”元宝说。
谢云初沉住气起身用帕子擦了嘴,就往外走。
“知州也抓回来了?”谢云望目送谢云初离开,睁大了眼,转头看向谢云芝,“是那位曾经赠给六郎玉佩的李知州?”
“元宝刚说,知府、知州都抓回来了。”谢云芝眉头紧皱。
“李知州不会也牵扯到赈灾贪腐案中了吧?我瞧着……李知州不像这样的人。”谢云望还记的,李知州在杭州谢府门前来赠玉佩给谢云初的情景,那李知州分明就是一个好人。
谢云芝想起李知州,抿了抿唇:“不能以貌取人,是非曲直……御史台总会审个明白。”
·
谢云初人到御史台时,回府没睡多久的牛御史人也到了。
“侍御史宋绍忠大人,已经带着主簿李运出城去迎了!”侍御史李安然面色沉重,“下官也派于谦超,去通知徐御史的家眷。”
这次前往杭州府查当地粮仓的其中一位侍御史,便是徐仁意。
李安然将公文递给牛御史。
牛御史视线快速扫过,停在徐仁意的名字上……
徐仁意身中六刀,以命护证,不幸遇害。
牛御史几乎要站不稳,他紧紧攥着公文眼眶湿红。
料到了这一次御史前往各地查案凶险万分,可牛御史却没有想到这次会死一位侍御史,更没想到死的是徐仁意。
徐仁意的父亲,曾经也是御史台的官员。
早年因圣上猜忌征北将军叛国,前任御史冒死劝谏,以同党论处,徐仁意的父亲亦是犯颜死谏,流放途中染病离世后,才得以平反。
徐仁意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他又是家中独子,要撑起家中门户,性子很是要强。
他是有功夫在身上的,出门查案……总是对同僚多加照顾。
御史台中,大多数人对徐仁意很是敬重,甚至一度认为徐仁意这样顶天立地性子耿直之人,或许会是牛御史的接班人。
谢云初与徐仁意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她入御史台的第二日,便去了太原府。
可一个同僚,在查案时殒命,这还是让谢云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是谁给了这些地方官,如此大的胆子,就连汴京拍下来的御史,都敢杀!
这杭州府倚仗的又是哪位皇子,三皇子……还是大皇子?!
谢云初扶住摇摇欲坠的牛御史坐下,从牛御史手中接过了公文详细看过,从公文上谢云初看不出杭州知州李时关在这个案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又为什么被抓回来。
谢云初还记得,当初李时关赠她玉佩时,曾说……希望她不论何时都不要忘记读书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