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废止人殉之制
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
庆忌何须事事忧心,为自己的后继之君面面俱到的打好基础?
言官制度的利弊之处,实在不好判断。
至少在这个时代,作为国君的庆忌,是必须要这样的一种群体,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明辨得失……
“晏子给寡人献上的最后一道遗政,是为废止人殉制度……”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满座皆惊,一片哗然!
难怪晏婴是在自己撒手人寰之后,这才将奏表,上报给庆忌,让庆忌推行落实……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有生之年,必然没有任何的公卿大夫,敢于向庆忌献上这种政策,应该犯了大忌,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不过,而今晏婴已经故去,如之奈何?
“大王!不可!万万不可!”
对于庆忌要废止人殉制度的做法,上大夫狐庸立即出列,言辞犀利的朗声道:“大王,宇宙之内,包含日、月、星、辰、风、雷、雨、电等物,非人之所能触及也!”
“洪水、干旱、野火、地震之害,何以出?”
“上天有神,有上帝支配着自然,支配着人间的祸福!”
“有时梦见死去的人,便是鬼魂来托梦,人卒,肉体虽消,然有鬼、有灵魂!”
“灵魂在阴间也当与在阳间一样,得到与他们在世之时所享有的一切!”
顿了一下,狐庸又一脸悲戚的神色,说道:“天子、诸侯杀殉,多者数百,少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少者数人!”
“如此丧葬之仪式,早已成为定制!大王怎可轻易废止?”
闻言,庆忌只是眯着眼睛,没有说话。
作为吴国的老世族大臣,太仆申息跟着出列道:“大王,臣以为狐大夫所言极是!”
“以人祭天、神、鬼来祈福免祸,古来有之!”
“祖先逝世以后,要用他生前用过的车、马、器皿和他喜爱的婢妾等去殉葬,让祖先在阴间也有人侍候,甚至可以继续左拥右抱。”
“人殉之制,非我吴国专属,古往今来,天下列国尽皆有之!”
“请大王明察!”
“请大王切勿废止人殉之制!”
继狐庸、申息之后,掩余、烛庸、被离等吴国的老世族大臣,还有不少的公卿大夫,都纷纷下跪,请庆忌勿要废止人殉制度。
但,庆忌能轻易的回心转意吗?
朝堂之上,诸如大司马伍子胥、御史大夫范蠡、国尉孙武等人,脸上都已经有了一些精彩的表情,忍不住低下了头。
这废止人殉之制的想法,究竟是晏婴提出来的,还是庆忌自有主张?
他们不得而知。
不过,在早年,庆忌就曾经跟他们说起过人殉制度的危害,以及不人道。
可想而知的是,庆忌早就有心废止人殉制度,只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
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一种残忍而野蛮的行为,每次殉多少人,并无具体执行标准,但有一个大概。
天子死后,殉葬者多则达数百人,少也数十人,将军大夫级别的,殉葬者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它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代,春秋末期和战国开始式微,汉代以后基本绝迹。
真的吗?
非也。
国家产生以后,人殉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
商朝可谓是最为“敬天法祖”的一个朝代,上至帝王,下到黎庶,都分外的迷信。
这就导致王公大夫一死,被殉葬内侍、宠妾、婢女、护卫、杂役等身份的人,不知凡几。
汉代以后,人殉之制只是“式微”,而不是没有。
因为那个时候,殉葬已经披上了“自愿”的外衣。
至唐时,人殉很少发生,但仍然存在。
隋末的杜伏威造反,与隋兵战,“所获赀财,皆以赏军士,有战死者,以其妻妾殉葬……”杜伏威降唐后被封为吴王。
人殉在辽金时期死灰复燃,又流行了近七百年。
元代大肆鼓励民间殉葬行为,朱元璋开明代殉葬恶例。
到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用定法的形式将殉葬扩展到全国上下。
康熙年间,普遍存在的“八旗以奴仆殉葬”的制度才被禁止。
但是,康麻子一方面明令废除殉葬制,另一方面又在实际行动上大力表彰妻妾“自愿”殉死的举动。
民间各地官府表扬妻妾殉夫,称她们为“烈女”、“节妇”,并修书、立牌坊。
故终清之世,实际上人殉制并未彻底根除!
对于这样的人殉制度,庆忌是深恶痛绝的。
一方面,庆忌认为人殉制度过于野蛮、残忍,不合人道。
另一方面,则是人殉制度会让国家的人口有所减少,于社稷不利,不值得提倡,理应废止。
世界上真的有鬼神吗?
庆忌选择相信,有。
因为在这个时代,庆忌敢于声称没有鬼神的存在,就是属于异端邪说,将自己推到了与天下人的对立面……
但是,他要如何反驳这些大臣歪理邪说?
亲自下场吗?
庆忌不自觉的将目光,放在了一向能言善辩的范蠡身上。
范蠡见状,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慨然道:“荒唐!”
“人殉之制,简直是荒唐!”
“御史大夫何出此言?”
看见范蠡站出来拱火,申息忍不住怒目而视,让他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范蠡没有直接回答申息,而是放声高歌,吟唱道:“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范蠡唱诵完毕,偌大的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