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祖辈的功绩
朱高煦脑袋嗡嗡的,他的生意是大,看着也风光,但是说实话,能拿到手里的钱,实在是没几个。
“贤弟,我给你五倍市价怎么样?”
徐景昌给了他一个大白眼,连话都懒得说。
朱高煦咬了咬牙,“那十倍呢?”
徐景昌干脆站起身,把脸转过去,给朱高煦一个背影,你自己体会吧!
朱高煦记得冒汗,气冲冲道:“你到底要多少?总有个数吧!要不我给伱三成干股,五成也行!”
徐景昌终于转头,但还是拒绝。
“我大约需要八十万两银子,另外还要三千民夫,再有一批数量可观的砖瓦木料,对了,还要一些技艺高超的工匠。”
朱高煦直接无语了,钱可以想办法,但是民夫和物料,就不是他能说了算的。至于工匠,他手上也没有这么多。
朱高煦深吸口气,“我明白了,贤弟,这个钱我出!人员物料我也会想办法。这是咱们先辈的大事情,也是咱们的大事情!咱们要给前人争脸面。”
言下之意,老二,你又不是储君,就别胡思乱想了。
至于朱高煦这种跳脱型的,就不太受待见。
总体来讲,朱元璋喜欢那种乖乖听话的,很会读书的好孩子。
不说别的,光是放贷,就让他焦头烂额。
正在他得意洋洋的时候,有人又提着两只野鸡来了。
朱高煦脸上带着得意的笑,显得格外灿烂。
还有,他跑去和浙西的百姓签订约书,他在好几个农家,破破烂烂的房舍里面,看到过祖父朱元璋的画像。
“贤弟,你缺个府邸是吧?”朱高煦道:“我才想起来,你都受封定国公了,这个宅子还是舅父当年做左都督的时候置办的,紧挨着原来的徐府,论起格局,小了不少。你需要一个更大的府邸,符合定国公身份的府邸。这事情我包下了,保证让你满意……我给你建房子,回头再帮你张罗一门亲事,风风光光娶个妻子,再生个娃,延续你们家香火。这事母后也会答应的,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真是该死该死!”
朱高炽见天还蒙蒙亮,害怕辛苦了将士,就没有去。
朱高煦还记得朱元璋的模样,当年他也被叫到了应天,跟一堆皇孙在一起读书……有一次老朱让他们去校阅三军。
如果能借此机会,树立起新的标杆,整个大明朝都会不一样的。
但人总是会变的,过去的朱高煦只是在军中闷着头给父皇冲锋陷阵,剩下的就是琢磨着超越老大,成为大明储君,没想过太多。
徐景昌笑道:“你是能出钱,还是能出力?我怎么记得你的家产都给了周王出书啊!”
朱高燧冷哼道:“二哥,你太小瞧我了……我现在就悬赏一万两黄金,邀请天下读书人,都来撰写文章,称赞太祖皇帝之功。所有文章刊登邸报上面,然后优中选优,谁的最好,立刻拿钱!”
身为他们的后人,难道不该做点什么吗?
假如没有祖父打下偌大的江山,自己能有今天的地位吗?
朱高炽笑道:“那就多找几个人,大不了把父皇也拉进来。”
朱高煦的呼吸渐渐粗重起来……是啊,从现在算起,大明立国也不过三十六年,距离那场酣畅淋漓的北伐,也就是三十五年而已。
结果一听要出钱,朱高燧黑了脸。
“呸!”
徐景昌也被朱高燧的主意惊动了,“你这个点子不错啊!”
“贤弟,你说有朝一日,我老了,见到了皇祖父,他老人家发现是我这个孙子,帮他维护身后名,你说他该怎么想?”
品味吗,只能说很接地气,和平常家长差不多。
可是随着做起生意,自己独当一面……朱高煦渐渐有了不同想法,想要做事,何其困难!
朱高煦还要往下说,徐景昌冷哼道:“你当我跟你一样没出息啊?我要这些东西,是想建一座庙。”
徐景昌道:“我们在讨论,谁是太祖爷最喜欢的孙子?”
在人们的心中,不论是建文,还是永乐,真的都远不如洪武皇帝更深入人心。
“什么好事?也算我一个!”朱老三从外面也来了,他本来是蹭饭的,乐颠颠跑了过来。
李景隆哼道:“瞧你说的,没钱就办不了事情?我去搬砖总行了吧!”
因此被老朱认为是仁慈的好孩子,所以才成为了燕王世子。
“士林文官,言必称孔孟,学必宗程朱理学……难道两千年来,就没有真正的英雄豪杰吗?凭什么要厚古薄今?为什么不能挖掘我们大明立国的重大贡献?”徐景昌语气越来越高昂,对面的朱高煦也激动起来。
朱高煦摇头,根本懒得多说,毕竟详细的规划他也不清楚。
不用问,一定是朱高炽了。
“庙宇?什么庙宇?是太庙吗?”
朱高煦怔了怔,不由得坐下来,对徐景昌认真道:“贤弟,你仔细说说,我想弄明白,你到底要干什么。”
徐景昌干脆道:“是我计划的,我打算在北平修一座大庙,纪念光复燕云之功,九州一统,华夏重兴……包括我的祖父,他老人家的功绩,要大力宣扬,让世人皆知。”
“一座纪念光复燕云的大庙。”徐景昌道:“其实我也在想,城外的那块地要怎么办……我打算换成钱,然后在北平建造一座大庙,纪念前人功绩,彪炳史册,告慰英灵。”
他们越商量越觉得这事值得下大力气。
虽然只是画在一块破木板上,但却被供在了最高处,敬若神明。
很快就把消息传了出去,听到这事的,几乎无不振奋。
朱高燧道:“那是!看你们谁敢把我当摆设!”
朱高炽立刻道:“那还用说吗!自然是我了,表弟太小了,还不知道。当年那么多皇孙在一起,皇祖父就抱着我,其他人全都靠边站……其实不光是皇爷爷,还有大伯也喜欢我。我从小就讨人喜欢,不像老二,人厌狗嫌。”
而且最关键的是,你要这么多,打算干什么?
朱高煦想了想,突然一拍脑门,这才明白过来。
那些老农还记得是谁给了他们土地,给了他们全新的生活。
徐景昌点头,“当年太祖皇帝投身义军,收拢淮西诸将,下应天,定江南,驱逐北元,恢复河山……遥想当年,二十五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渡过黄河,直捣燕云,那是何等气魄!古往今来,那么多次北伐,诸葛武侯六出祁山,桓温三次北伐,刘裕收复关中,气吞万里……奈何他们都比不上咱们大明的北伐,由南而北,士卒争先,将士用命。一举推翻大元朝,尽数光复汉唐故地。这可是千百年来,都没有人做到的壮举!而这个壮举,就是你我先人做到的,难道不值得纪念吗?”
朱高煦哼了一声,“老大,你装什么乖孩子?皇祖父那么疼你,你干了什么事?你对得起偏爱吗?”
朱高煦哼道:“你舍不得钱,就赶快滚蛋,有你不多,没你不少。你就是鸡肋!”
朱高煦也对这位皇祖父没有太深的感情。
朱高炽想了想,不客气道:“你管我干什么啊?有朝一日,皇爷爷的基业,我会发扬光大的。”
“没错!我的祖父,你的祖父,他们干了那么了不起的事情,凭什么就不能比肩孔孟?我们要给先人扬名啊!”朱高煦兴奋道:“过去我还在犹豫,挣钱有什么用,现在我知道了,就是干这个的!”
朱高炽深吸口气,“你的祖父,那也是我外祖父啊!这事算我一个!”
这时候朱高煦道:“要是让老三这么折腾,只怕动静小不了,光是我们几个,怕是不够。”
朱高煦轻蔑道:“用不着等有朝一日,我现在就会出钱,修建庙宇。纪念皇爷爷的功绩。”
虽然人事凋零,徐达、常遇春、郭英、蓝玉……等等诸将,都已经死了,包括洪武大帝朱元璋也都驾崩了。
“你们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徐景昌浑身一振,他本来也是临时起意,可是见朱高煦如此干脆,徐景昌突然意识到,这事情很有搞头。
但还有些老人尚在,他们的功绩,依旧彪炳史册。
可问题是旧的去了,新的迟迟不来,余下的空间,又会被人家重新占领。现在辛辛苦苦做的,都会失去意义。
最先来的就是李景隆,他嚷嚷道:“当年我爹可也是北伐大将,屡立战功,这事情无论如何,也不能少了我。”
朱高煦甚至听人不止一次说过,如果洪武皇帝还活着,就不会不管大家伙。
朱高煦直接道:“我现在就去想办法,这个庙宇要怎么修,你拿个主意。”
所谓除旧布新,自己一刀砍在了佛门头上,天下僧侣会减少九成以上。
“庙?什么庙?”
正说着,竟然又有三个人登门。
这三位都很老了,他们正是盛庸,平安,还有一位,居然是长兴侯耿炳文!
李景隆看到了耿炳文,连忙过来搀扶,毕恭毕敬,甚至还有那么点愧疚……没错,当初就是他取代了耿炳文,老将军从此之后,闭门不出,不问世事。
谁也想不到,为了这事,他竟然来了。
“定国公,你要建庙,必定少不了神像,老朽别的事情不知道了,当年的老朋友还都是记得的,这把年纪了,能看着他们享受人间香火,我也就死而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