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严惩地方官吏
“父亲,您当真要去浙江?”黄芸芳低声道:“去浙江也好,那边山清水秀,富庶繁华,您老去了,也能寄情山水,多写点文章诗作。”
黄观刚刚还有些感动,可听到了后面的话,简直翻白眼了,你就是我的亲丫头,不然看我抽你不!
而这时候,徐显忠听说外公要走,那可高兴坏了。
“走喽,走喽,再也别回来了!”
小崽子高兴地拍巴掌,黄观险些被气个倒仰,怎么就遇上了这么个小王八蛋,没良心啊!
“为父此番替陛下巡抚浙江,清理积弊,怕是要去一段时间,你们在京城,务必照顾好自己。行了,我走了。”
说完黄观起身,就往外面走。
亲闺女和亲外孙都没说什么,小崽子更是要拍手称快,到了门口,正好碰上了徐景昌。
“岳父,您老其实不必外放的,礼部情形特殊,我能想点办法,让您老留下来。”
女婿还算有点良心,黄观深深叹口气,“行了,我也不能让伱为难,这一次六部尚书,悉数外放,我也想去地方瞧瞧,能铲奸除恶也好,能落实新制也罢……我也不想一直待在京城,当个混吃等死的废物。”
随后黄观又道:“你也小心一点,树大招风,接替我们的那些人,未必就是什么好东西。总之人心隔肚皮,别在阴沟里翻船。”
徐景昌连连点头,“岳父放心,我不会掺和太多具体政务,事情都让他们去做,我又能错到哪里去?”
“不做不错!”
黄观哈哈大笑,“你倒是提醒我了,如果我在浙江,什么都不干,能不能顺利回朝?”
徐景昌笑道:“这不是轻而易举吗!毕竟我还在朝中啊!”
黄观眉头挑动,心中思量,蹇义和夏原吉等人,同样是奉旨巡抚地方。可他们缺少一个好女婿,要想顺利返回朝堂,必须折腾出大动静,不然根本回不来。
以这几个人的手段,他们去了地方,那可有热闹看了。
想到这里,黄观的心情都跟着好了起来,这可是太乐子了。
转过天之后,黄观就带着满腹的好心情,离开应天,前往杭州。
他没有选择陆路,而是走水路。坐船出长江口,直奔杭州湾,在海上登陆。黄观刚到杭州,就听到了一个消息,有夷商买了一个歌女,打算带回本国。
歌女察觉要出海之后,竟然愤而跳海,一命呜呼。
此事迅速引爆了杭州城,说什么都有,人们彼此争执,吵得不可开交……
黄观把浙江官吏叫来,亲自了解此事。
按察使徐熙龙躬身道:“大宗伯,此事下官已经详细调查过了,确实不好办。”
“为什么不好办?”
徐熙龙道:“朝廷在应天清理了青楼画舫,此事我们是知道的。浙江方面也进行了整顿,严禁逼良为娼,哪家青楼,一旦有草菅人命的事情,我们会严查,惩办了上百个案子,均已上报刑部……现在这件事,请歌女过去,她本身就是乐籍,并没有问题。她在船上唱曲,夷商也都花了钱,你情我愿的事情,随后发生争执,跳船自杀,这一段夷商并没有在船上,而是去了市舶司,采购丝绸二十万匹,此间她自杀了,属实怪不得夷商头上。”
黄观认真听着,然后道:“那这个案子,到底要怎么算?你们提刑按察使司,要怎么结案?”
“我们……我们打算算作失足落水,不幸溺亡。着令夷商赔偿一千两,用作安葬支出。”
黄观听到这里,点了点头,“你们真是用心良苦,很不容易啊!”
徐熙龙喜不自胜,“大宗伯能体谅我们的难处,真是下官的福气,下官感谢大宗伯明察秋毫……”
啪!
没等徐熙龙说完,就见黄观猛地一拍桌子,勃然大怒,直接站了起来。
“本官不想骂人,可你们当真是丢了大明的脸!你们以为靠着这种可笑的手段,能欺骗本官吗?”
徐熙龙大为惊诧,连忙道:“下官不明白大宗伯的意思,下官不敢欺瞒啊!”
“来人,把他拿下!”
黄观一声令下,就有人扑了上来,直接按住了徐熙龙肩头,把他按倒在地。
黄观都懒得看他,直接让人,把这货拖下去。
随后他长出口气,看了看其余颤栗哆嗦的浙江官吏。
“你们是不是觉得本官无故拿人,不讲道理?”
黄观呵呵冷笑,“老夫虽然不管刑名,但这点手段我也看得明白。先说歌女是乐籍,不是良家子弟,请她过去,合情合理……然后说跳海的时候,夷商不在场,所以没有直接的罪过,只要给点赔偿就行了。”
“可你们想过没有?要不是夷商邀请,歌女怎么会上他的船?没有人要把她带去海外,又怎么会跳海而死?她没事就喜欢自杀,是吧?”
黄观拍着桌子,愤然道:“这本是一件事,你们拆开之后,就想给夷商脱罪……他给了你们多少钱?放心,老夫都会查清楚的,我断然不会让任何一个大明子民白白死去!”
黄观的话,掷地有声。
乐籍虽然算是贱民,但不管怎么样,也是大明官方承认的百姓。
既是大明子民,就不能白白死了。
黄观一口气拿下了整个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随后又把市舶司的官吏给拿了。
他可真是肆无忌惮,毫不手软。
案子如何,黄观很快就给弄清楚了……他在案卷上面,直接定义为试图掳掠拐卖大明子民不成,逼死人命
这个结果一出来,那可是掀起滔天巨浪。
因为拐卖掳掠大明子民,按照大明现在的法令,可是要千刀万剐的,绝没有任何留情的余地。
黄观没有客气,随后又撰写了一篇长文,来解释这件事。
随后这篇文章也传到了京城,包括徐景昌在内,都看到了老岳父的大作……不得不说。黄观当真是鞭辟入里,分析得明明白白。
首先,大批夷商来到大明做生意,其中也不乏倭国的人,在宋朝的时候,倭国就曾经跑大宋借种。
但是随着元朝征讨倭国失败,倭国上下,又来了骄傲的心,开始看不起大明,更有倭寇不断袭扰海疆。
而这几年,大明威风恢复,海上船队畅通无阻,又有倭国商人跑到大明做生意,甚至有倭女跑大明借种。
这种事情多了,自然有人就盘算着,能不能把大明的女子弄到海外去,这样生出来的孩子,或许更好。
因此就有人不惜血本,想要下聘礼,明媒正娶,或者买一个小妾也行。
但是很不幸,这些打算几乎没有成功的。
汉人女子,根本就不愿意搭理海外蛮夷,就算偶尔有人愿意,一听说要去海外生活,也立刻摇头。
咱大明这么好,无所不有,天朝上国,凭什么自甘堕落,跑去海外吃苦?
男人们往海外去,那是有好处,可以发大财,光宗耀祖,女人去海外干什么?
这不是扯淡吗!
有了这种想法,根本就没有成的。
就算女人愿意,家里也不愿意……家里愿意,还有那么多亲戚朋友,他们也不答应。
相反,如果是男人去了夷人女子,大明这边相对比较宽容。只要不充当正妻,甚至还是鼓励的。
如果生出来混血宝宝,问题也不大……只要能流利地说汉语,大家伙都会非常宽容,喜爱,入学读书,什么问题都没有。
既然正规办法行不通,有人就打起了歪脑筋。
而且黄观还打听出来,有些夷商承认,他们国中权贵,除了仰慕大明的物产,还特别痴迷大明的一切。
就拿那些瓷器来说,上面绘制的人物,栩栩如生,常常引来赞叹。
有不少权贵就憧憬着弄到大明女子,充作妻妾,在其他贵族面前炫耀,那该是何等风光?
因此就有人开出天价,只求弄到一个大明女子。
有人开价,就有人敢于冒险。
哄骗歌女上船,买通青楼。
只要给的钱够多,一个贱籍女子算得了什么?
反正都是为了挣钱,只要有了钱,再找几个女子,有什么难的?
因此是青楼的人,不许女子下船,逼得她走投无路,不得不跳海自杀。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涉及到了官吏。
出了人命,官吏为什么不愿意秉公办事,要替夷商开脱?
除了夷商花钱之外,还有一条,就是乐籍歌女,在大明官吏眼中,也是不算人的。当然了,夷商也不算人,可夷商有钱啊!
如果秉公办案,把这事处理了,吓得夷商不敢来了,生意做不下去,地方官吏可是要承担后果的。
黄观抽丝剥茧,把事情讲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黄尚书的这篇文章,价值千金,字字珠玑啊!”朱棣感叹道:“通政司,立刻颁行天下,让所有人都看看,七品以上官吏,要把心得交上来。”
徐景昌自然不会拒绝,“陛下圣明,臣以为由这个案子来看,必须颁布几项命令才行。”
朱棣道:“你说吧,都有什么命令?”
“启奏陛下,这第一项,能不能彻底废除贱籍?”徐景昌道:“只要贱籍还在,就不免会蔑视生命,今天是乐籍歌女,明天就保不齐是良家女子,毕竟只要有漏洞存在,就会有人钻!”
朱棣顿了顿,颔首道:“可,不过要循序渐进,不许对外买卖大明子民,这是最紧要的。至于贱籍的事情,毕竟还有一些宗室勋贵,他们有不少的妾室,该怎么算,尚且需要计较。”
徐景昌点头,“还是陛下思虑周全,臣这就安排。”
朱棣又道:“你方才说几项政令,还有其他的吗?”
“有。”徐景昌道:“针对越来越多的夷商,必须要加强管理,要明确一点,他们来大明,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必须是大明说了算。任何敢违逆大明法度的,必须严惩不贷。臣提议设立专门执法衙门。”
“可以!”朱棣果断答应。
“还有一点,如果因为大明严惩,造成了一些夷商离开,不愿意和大明做生意,臣以为大明这边,需要主动派遣船队,前往对方国家,打开国门!敢不跟大明做生意,简直反了天了!”
朱棣一听。立刻抚掌道:“甚好,甚好!就这么办了。”
徐景昌随后回到了通政司,立刻下令,召集各部尚书前来。
这一次人就不一样了。
吏部尚书杨士奇、户部尚书杨荣、兵部尚书杨溥、工部尚书胡广、礼部尚书黄淮、刑部尚书金幼孜。
全都是新面孔,又不是新面孔。
内阁诸公,正式执掌六部,这也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但是值得玩味的是,明明是杨荣更熟悉吏部的事务,却被安排到了户部,更了解礼部情况的杨士奇塞到了吏部,而公认的理财能手杨溥,却被放到了兵部……到底是哪个天才的手段,还真是不好说。
徐景昌看了看他们几位,笑道:“咱们也都是老朋友了,一起共事,废话不多说了。浙江的这事,非同小可。也不只是针对夷商,还有九边的胡商,西南等地的商贾往来,必须晓谕所有官吏,必须维护大明国格,如果有损国格,必须严惩不贷!”
刑部尚书金幼孜道:“定国公,既然如此,杭州的案子怎么算?”
“按照国法来算!”徐景昌道:“这是很严重的情况,刑部应该有坚决态度。”
这话属实是说了,但又跟没说区别不大。
金幼孜也不能说别的,看起来浙江按察使的脑袋是保不住了,其余官吏,也必须严惩。黄尚书去浙江,刚到了就拿一个三品官,十几颗人头祭旗,当真是手段骇人!
说完了这事,杨士奇轻咳了一声,“定国公,蹇尚书那边也传来了消息,他要弹劾九边官吏将领,牵连贪墨枉法,走私舞弊,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徐景昌道:“那就查实之后,按律治罪。”
杨荣也道:“定国公,夏尚书也上书弹劾,河南等地,人浮于事,有官吏渎职,还有人冒领俸禄,贪墨火耗。”
徐景昌哈哈大笑,“这是好事啊,朝廷百官,上下一心,铲除弊政,只要查实了,全都严惩不贷。”